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中国哲学史上的"言意之辩"肇端于中国哲学范式原创性建构的先秦时期或中国"哲学的突破"期,以"天人合一"的"文化生态模式"为背景,以社会治乱和终极价值的哲学建构为旨归,以本原、本体和境界之"道"的确立为基础.以"言道悖论"的发现为滥觞,既涉及对本原、本体、秩序和境界之"道"基本内涵的理解问题,又涉及"道"与"物"、"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既涉及所得之"道"能否言说和应当如何言说的问题,更涉及究竟如何对待这些关于"道"的言说的问题.而如果说这些问题的提出是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的内在根据的话,那么,对这些问题的形上追思和理论回答,则不仅构成了<庄子>"言意之辩"的本体论视阚和诠释学维度:形而上学本体论层面上的"言不尽意论"对现象性日常生活层面上的"言尽意论"的解构和本体诠释学意义上的"得意忘言论"对"言道悖论"的超越;而且决定了<庄子>"言意之辩"的理论意义及其在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2.
戴维森的彻底解释是否可能的问题其实就是他所描述的证据与好意原则的结合是否足以用来给出意义的问题。而对于证据,戴维森所给予的条件是否足以使得它本身得以成立成为彻底解释的决定性环节之一。戴维森对证据提出非语义学性的这一基本要求。并由此引出证据的基本因素:解释者所认为的说话者的信念与明显事实。而这两个基本因素由于其相互依赖性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恶循环与无限倒退。  相似文献   
2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关系都存在成本收益的权衡问题,而法治作为调整各种社会关系的最佳模式,也必然要遵循这一规律.在我国法治建设中,可以通过对立法、司法、行政以及社会等成本的量化分析来寻求如何节约法治成本,提高法治效益,以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统计计算表明,医疗事故损害赔偿中的残疾生活补助费并不比相同情况下一般人损残疾赔偿金少,两者互有高低。因此,在医疗事故中应适用一般人损残疾赔偿金的说法从根本上看就是偏颇的。而残疾生活补助费低于一般人损残疾赔偿金的情形主要发生在农村居民或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中,在这种情形下进行适当的调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5.
我国地方党政关系的历史沿革与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娟 《阴山学刊》2009,22(1):100-104,121
规范地方党政关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回顾我国地方党政关系从传统模式的生成、沿用、强固到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和转型这一历史进程,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更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迫切需要我们认真总结,以史为鉴,科学合理地规范和完善地方党政关系,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政能力,以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6.
蔡娟 《阴山学刊》2006,19(3):98-10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呈燎原之势.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社会主义队伍,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全球化替代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社会主义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现实可能性,昭示了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7.
恩格斯对科学技术哲学的重大贡献主要有自然观、科学认识论(方法论)和科学观三个层面.自然观方面,创立了辩证自然观并倡导了以自然科学为中介研究自然观的方法;科学认识论方面,强调了科学认识主体的历史主体性并注重了认识论的哲学提升与具体科学史史料的有机融合;科学观方面,强调了科学研究的动态过程、自然科学家与哲学家联盟的意义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双重效应.恩格斯的这些科学技术哲学思想,对于当代具有极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8.
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条件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运行和发展是互动的,它能为社会运行起到导向作用、保证作用和提供精神动力的作用.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整合、内容整合、方法整合及资源整合,能有效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9.
法官职业化的理性来源与维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与效率”乃人民法院世纪工作主题,为此亟需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法官队伍;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和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法官职业化就微观而言主要源于法律的知识理性和实践理性,处于法律职业共同体顶端的法官其职业角色具有一定程度的知识理性,但其主要任务是完成法律的实践理性。法官职业化的过程就是法制创新的过程,通过专家型精英法官、审判权国家属性、独立性运作方式、中立性政治意蕴等非大众化、非地方化、非行政化及非政党化的基本维度设计,以推进法官职业化建设,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法官队伍,为全面实现主题目标,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30.
论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宪法公民权的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从宪法理论上讲还是从宪法规范上讲,高校管理权均有理由被纳入到违宪审查的范畴。它与管理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存在着必然性的张力关系。我们应当按照权利保障和权力制约的双重目标对二者进行价值定位,在此前提下,才可以科学而广泛地对高校管理权与相对人的宪法公民权之间的张力形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应当承认这种张力的合理性,同时也要为这种张力设定应有的临界点,并且要通过建立健全程序公正原则和权利救济体系,使这种张力得以均衡与缓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