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4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41.
高鹏程  池子华 《社会科学》2006,82(11):132-138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积极参与"丁戊奇荒"赈灾.在他看来,赈灾是手段,传教才是最终目的.他提出根除灾荒的开矿、修路等理念,实质是传播西方文明.他的赈灾行为,直接使灾民受益,赢得了灾民的尊敬.他亲临实地的灾情报告警醒了《申报》,在《申报》的报道中,李提摩太等西方人成为赈灾的榜样.他救灾的善举得到了清朝官员的承认与支持.日后李提摩太之所以能够广泛涉足中国政治,与他赈灾获得的社会声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2.
全球化的进程不可能因反全球化运动的蓬勃兴起而嘎然而止,但顺势而生的反全球化运动毕竟有其合理内核。现实地看,全球化在赢得人们的肯定评价之时,也给全球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如导致贫富分化日益加剧,引发世界政治秩序的混乱,促使全球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关于反全球化的研究必将给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有力昭示。  相似文献   
43.
首先对"李约瑟难题"本身所蕴涵的逻辑矛盾进行了揭示;然后从中西不同的认识论范式的比较分析的视角对"李约瑟难题"予以重新解读,从而得出结论:"形而下"与"形而上"的差别实际上标志出了中西传统认识论的根本分水岭,中西不同的认识论范式对应着两种不同的科学范式,古代中国只有自然哲学和实用科学而从来没有理论科学,我国自始至终缺乏理论科学得以生长的文化基因(数学理性、逻辑理性、实验理性和自由精神等).因此,我国当前必须重新审视"李约瑟难题",避免"李约瑟难题"带来的负面效应,大力培育适于科学生长的文化土壤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4.
先秦儒家思想中的权,其理论旨趣在于探讨主体在伦理、政治活动中的自由及其实现方式。权是指主体对社会规范的变通甚至违背。就权的目标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中”;就权的方式而言,先秦儒家主张“时行”。作为伦理政治主体的自由,权的依据在于仁道,权的最终保证在于主体人格境界的提升。  相似文献   
45.
我国依法行政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依法行政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执法主体不规范,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薄弱,执法机关间职责不清,行政立法及行政救济体系不完善,因此,必须改革体制,转变职责;规范、控制行政程序;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建立健全行政公开等制度,完善行政救济体系,以保证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6.
从哲学方法论的角度来考察智慧如何"得"的问题,自然会提出直觉何为的问题,易言之,对达到形上智慧的"桥梁"的探讨是方法论意义上的重要问题。在由知识到智慧的飞跃中,逻辑方法把握的只是具体知识,惟有后理智直觉才能证悟大道。笔者期望通过考察贺麟的后理智直觉,证成直觉在转识成智过程中的可能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4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笔者在对苏南苏州和苏北盐城两地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资料,用生命历程理论对农村青少年社会化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8.
天人关系是先秦诸子立论的基点,作为原始儒家思想的总结者和终结者,荀子提出"明于天人之分",对天人关系作出新的整合,在这一根本前提下,无论是从道德主体的构建、伦理角色的确认方面,还是从制度化生存的实现方面,人的主体性价值都得到了伸张。  相似文献   
49.
美国惩罚性赔偿适用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性赔偿是普通法上一项独特的制度,在适用中衍生出若干法律问题。针对惩罚性赔偿金数额的不确定性、惩罚性赔偿金的归属以及惩罚性赔偿的可保性问题,探讨美国法上的各种解决方案,以资为我国相关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韩裕庆 《学术论坛》2007,30(8):34-38
人大质询制度与我国宪政制度紧密相连,随着宪政制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人大质询制度是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与机制,是行宪的制度保障,是权力监督的制度安排.但是,人大质询制度并未如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常态稳健地运行,究其根由,盖因为宪政观念的淡薄和质询宪政制度的局限.因此,实现人大质询制度从非常态运行到常态运行,必须强化宪政理念,完善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