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正>1993年以来,随着市场物价不断上涨,通货膨胀由温和型向恶性型发展,这个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能否有效地抑止通货膨胀直接关系我国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试图对通货膨胀现象作些理论分析,并提出遏制通货膨胀的若干对策思路.一马克思主义的货币理论告诉我们,通货膨胀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出现的经济现象.当流通货币量超过可供的商品和劳务价值总和时,势必导致商品价格水平上涨,流通中的货币贬值,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这就是说,通货膨胀包括互有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纸币发行过多,这是产生通货膨胀的起因;二是通货贬值,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纸币这一价值符号代表的金量减少了,这是实质;三是物价上涨,这是通货膨胀的标志.对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人们的认识不尽一致,理论界有成本推动说,体制转轨说、结构说,还有价格改革说等等.笔者认为,从总体上说,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在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总需求的存量和增量都大于总供给,这样在需求拉动下,扩大的货币流通量超过了商品可供量.结果价格上涨,由此引发了通货膨胀.社会总需求一般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投资需求,一是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膨胀既可表现为投资需求膨胀,也可表现为消费需求膨胀,还可表现为两者同时膨胀.改?  相似文献   
42.
资源是实现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诸生产要素的总和。资源配置,即资源在社会各个领域里的分配和调节。资源配置是实现物质资料顺利生产的基本前提,小至单个生产经营者,大至国民经济都无法回避资源配置问题。资源配置一般有两种方法,即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市场机制虽然能够有效地配置资源,保证经济运行的较高效率,但不论何种资源配置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十全十美的,总有其缺陷或不足,总要  相似文献   
43.
汉语中的“美”字虽由“羊”和“大”组合而成,但其本义并不在于羊的肥大美味。在上古时代,“羊”是一个与牺牲有关并属于法道德范畴的文化符号,而“大”刚可做为表征无比极至和完备的形容词。故“美”是古人对于法制、正义、道德的崇敬和颂扬,其伦理意义重于感官意义。  相似文献   
44.
市场经济与政府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积极的调节作用是以市场失败或市场无效为前提的。然而,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政府行政的现状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距甚远,政府并没有完全起到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制度和法律的供给者、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者的作用。这主要体现为,政府缺乏自律机制、行为随意、刚性扩张。要清除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市场经济与政府自律的关系。  相似文献   
45.
撰写公文,特别是像起草 (以下简称<决议> )这类内容浩繁的公文,基本要求是什么?必须坚持哪几条原则?为什么?如何才能把握好 ?邓小平同志在<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中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并且为我们做出了如何具体运用好这些公文处理基本原则和要求的典范.  相似文献   
46.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篇大文章,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加快法制建设,尽快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经济运行的法制环境。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 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是一种保障性环境,它是从立法、司法和执法的角度来考察市场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市场经济实质上是一种法制经济,其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运行机制、市场调控手段、市场约束保障系统都必须法制化。因此,在全社会是否形成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如法律规范是否完  相似文献   
47.
当前,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在我国悄然崛起。它作为“两极”分离向深层发展的伴生物,巳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不容回避的客观经济现象,迫切要求人们对之展开系统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企业产权转让的客观依据一般认为,企业产权转让即将企业财产的所有权,以有偿方式或在某种条件下以无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先后离开土地,向工、商、建筑等行业转移,出现了劳动素质较低者留下务农的普遍现象。笔者就这个问题在南通县秦灶乡作了调查。深切地感到,目前农村务农劳动力虽数量众多,但素质较低,特别是农村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这个问题更为严重,已经成为影响农业这个国民经济基础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对于这样一个现实、普遍而又紧迫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9.
资源配置是指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使用方向上的分配。一个国家的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配置得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资源的利用效率,关系到一个国家财富的增长、经济发展的快慢。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实际,就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呢? 资源配置的效率,涉及到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上看,效率的高低取决于对现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如何在全社会合理配置。由于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产业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对资源在数量和种类上又各有特殊的要求,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必须按比例地分配社会资源,使每一种资源都能够有效地配置于最适宜的地区、部门、企业,以取得最大的宏观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0.
国内外实践表明,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还很薄弱,应该具备的客观条件还残缺不全。因此,我们在向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推进过程中,通过深化改革,下大力创造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条件,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