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悖论及其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面临两大悖论 :先进的政治文明的价值与传统政治文化积淀的相悖 ;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要求与中国政治文明的现状的局部相悖。解析小康社会政治文明建设的悖论 ,不仅对小康社会进行政治定位 ,还必然从政治制度、政治生态、政府创新面层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52.
任何一门学科,往往都有一个简单明确的定义。那么,社会学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呢?应该说既有又没有。说有,是因为百今中外几乎每一个社会学家都有他们对社会学所下的定义;说没有,则是因为这些定义又各不相同。迄今为止,社会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关于社会学的定义。不过,尽管各种定义不一致,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53.
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资源越来越被企业重视,能否迅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选人、育人、吸引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已成为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国内企业较之国外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严重滞后,面对愈演愈烈的人才竞争形势,当务之急是寻求有效解决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4.
老子道家和孔子儒家都是重人道并以人道为终极关怀的。其所不同的是,孔子儒家着眼于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人性的自由自觉,从而建构了一个以“天命”为本体,以礼乐文化的合理性为基础,以“仁”为价值中心,以“克己复礼”为价值实现途径的道德人文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而老子道家则以人与自然的原始和谐为基础,从而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本体,以“自然”为本位和价值中心,以“返璞归真”为价值实现的自然主义的人学思想体系。二者之间的异质互补,为实现人性自由、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55.
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配置、产业选择和升级、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市场化运行模式,构成了美国西部开发的一项重要特征,成为开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国西部开发的市场化特征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有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56.
先秦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和人为的关系问题,既是先秦儒家和道家讨论的中心论题,也是现代生态哲学的首要问题.儒家以仁为本,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明确提出了仁民爱物、厚德载物,取物以时、取物不尽和养备动时、强本节用的生态伦理思想.而道家则师法自然,主张返朴归真,不为物役,明确提出了主而不宰、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和知常日明、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生态伦理思想.相比之下,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更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崔荣华 《河北学刊》2004,24(3):155-159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在明清时期达到巅峰,"男风"一词也成为同性恋的一种代名词,与异性恋形成并驾齐驱之势.整个社会对此趋之若鹜,你行我效,居然演变成一种影响广泛的社会风尚.这种奇特性爱现象的产生,与中国传统性文化对同性恋的姑息听任,宗室家庭对同性恋的宽容放纵,社会思潮对理学禁欲主义的叛逆反动,明清法律对异性恋严禁、对同性恋松懈的不同态度,京师戏剧业的昌盛兴旺以及梨园男旦体制的改变紧密相连.这些因素综合交织,催发了明清社会"男风"现象的盛行和蔓延.  相似文献   
58.
本文运用侵权行为法的理论对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赔偿进行了全面的法理剖析.文章认为高度危险作业的本质是对周围的有害性,高度危险作业致害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于该原则的适用所存在的问题应严格贯彻<民法通则>第123条的立法精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9.
严骏 《学术探索》2004,30(4):80-83
美国内战结束后,随着奴隶制的消亡,在美国南部种植园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经营制度———分成租佃制。从它形成发展的过程、原因、性质及其所产生的影响来分析,可以使我们对美国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60.
民国初年,张骞和孙中山都曾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谋划过。张謇认为规范、完善的经济法规和市场秩序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孙中山卸任大总统后,把主要精力放在修铁路等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上来。比较而言,张謇的思想理论更具体、更细致,也更符合实际,这多少要得益于他曾有过经营企业的重要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