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211.
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图像视觉文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日益深刻.图像视觉文化的生成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质和社会表象.图像视觉文化发展到当代,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越来越趋于把那些本身并非视觉性的东西予以视觉化",对文字的压制等也构成了当代社会图像视觉化的重要特质.大量的形象符号已俨然形成一个自恰的系统,并业已按照自身的逻辑进行着自身的生产和复制.当代视觉文化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因素,这一时代大潮是历史无法阻挡的.  相似文献   
212.
为了解决第三个二律背反,康德设定了先验自由在逻辑上的可能性,并对先验自由作出了一系列证明:区分感性世界与知性世界,为自然和自由指出了不同的位置;区分两类因果性,提出了与自然因果性不同的另一种因果性,即自由因果性,这种因果性能够自己开始一个序列却不受该序列的影响;区分人的理知品格和经验性品格,认为自然和自由可以共处于同一个主体中;通过指出知性与理性在认识机能上的自发性,康德设定了自发性的逻辑前提--先验自由.  相似文献   
213.
从对于人的问题的关注,到对于国家、法的问题的研究,再到对于资本的政治经济学研究,马克思在哲学研究视域中发生了逻辑转换。而在诸多转换中,人类解放成为了马克思最坚守的理想,并奠定了马克思一生的哲学道路,那就是为全人类的解放寻求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214.
由于传统形而上学的主题是“存在者在”而不关心“无反倒不在”,所以它“遗忘”了存在,随着基础存在论尝试使此在“说”出存在的最终失败,存在论就陷入了“解构”自身的危险境地,其实质是现代性的暗中操作。存在论必须在现代性问题中为自身的合法性提供证明,而这直接就是如何适当安置现代性的问题。黑格尔哲学以思辨真理的形式建立了现代性问题的完整领域,所以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展开了积极的对话。不同的是,马克思瓦解了黑格尔的内在性领域,将现代性问题拉回到“政治—经济”场域,从而构建了“政治存在论”;海德格尔则以更精妙的方式“重演”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将现代性问题收敛在对艺术作品的“体验”中,推出了“艺术存在论”。二者以全然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对存在论的合法性论证,适当安置了现代性,由此在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与马克思的“政治之思”之间发生了持续不断的“存在论”“争执”。  相似文献   
215.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为现实的历史发展道路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胸怀宽广的历史格局、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进行积极的历史实践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格局中,以世界历史为宏大视野,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自觉中,破除了对历史规律的教条化理解,否认了对历史目的的“历史终结论”式解读,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其历史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为立足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走出了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谋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走出了统筹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216.
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资本论》实现的不仅是批判和超越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和经济学的革命,更是从"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世界观的革命。《资本论》的世界观革命,实际上就是剖析和解构资本主义的"私人化"生产方式,发展和建构共产主义的"合作化"生产方式的变革。通过世界观的革命和生产方式的变革,《资本论》根本上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变迁。《资本论》就是世界历史的"重新书写"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助产婆"。  相似文献   
217.
资本权力的阐释和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核。资本何以具有权力?这个问题是资本权力解构的出发点。学界的主流范式是,从“劳动逻辑”出发,以异化劳动和剩余价值的视角诠释资本权力的生发原理,却忽略了“消费逻辑”在资本权力上位过程中的贡献。消费以异化消费的方式参与资本对权力的攫取,通过对需要的控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对社会阶级划分标准的重建,消费社会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资本权力创生机制。在消费社会中,人异化为数据,由被动接受剥削转变为主动接受剥削,资本权力以这种新方式操控人。以劳动代替消费作为人们获取需要满足的手段,是消解资本权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18.
方瑞 《天府新论》2017,(3):9-15
考察18世纪末兴起的历史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当前学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研究路径。但是,当学界以“历史主义”作为解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时,出现了“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以及由此导致的两方面的理论困难。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过程性研究,特别强调事物与事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滑向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另一方面,是以强调历史的规律性和历史的可预见性的历史主义解释,这种解释将使历史唯物主义走向历史决定论。因此,要想走出这一解释路径的理论困境,就必须还原历史主义的原像,指明“两种历史主义”的解释与历史唯物主义所坚持的“历史必然性观念”的内在冲突,以此来推进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  相似文献   
219.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20.
德勒兹对黑格尔辩证法持鲜明的批判态度,他认为在黑格尔那里,差异仅仅被理解为辩证的、思辨的差异,即绝对精神内部的自相矛盾,而这种自相矛盾又随着绝对精神的自我回归得到最终解决。通过回到自在的差异,他彻底颠覆了黑格尔辩证法的三重机制:表象主义、同一哲学和绝对体系,从而避免了在黑格尔的地基上反对黑格尔。首先,德勒兹追溯了以往哲学史对差异的表象主义把握,揭示出黑格尔式的辩证运动是由概念所表象的差异趋向最高同一性的运动,是取消了真实差异的虚假运动而非自在的差异运动,因而只是使自在的差异无法出场的无限大的表象运动。其次,黑格尔辩证法的否定性原则是绝对精神自我回归的原则,而不是差异之逃逸的去中心化原则。要真正使自在的差异现身,还需要进一步使自在的差异从黑格尔同一哲学的外部否定和中心化管理之下逃逸出去,不是以同一性否定差异,而是肯定差异自身的差异化力量。最后,在以柏拉图主义为肇始的绝对体系破产之后,黑格尔的绝对知识体系的地位也岌岌可危,重新向自在的差异敞开要求颠转柏拉图主义中原型与拟像的地位,认识到主动综合之下的被动综合,转变对自在的差异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