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7 毫秒
51.
52.
53.
《求是学刊》2017,(2):27-34
"颠倒"问题是马克思辩证法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学界占主流的"哲学革命"的解读方式简单地割裂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破解"颠倒"之谜必须重新回到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理论"内容"进行反思。一方面坚持辩证法"哲学革命"的现实意义,同时要挖掘蕴含在黑格尔思辨体系中的"合理内容"——自由精神的自我实现。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形式"与"内容"的双重改造,马克思拯救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并创建了他的"人的自我实现"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54.
正义的张力:马克思和罗尔斯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和罗尔斯在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之时有共同的出发点,即现实的社会环境。探讨正义的基准包含两个问题:一是谁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二是他们在哪些方面受到了不公平的对待。马克思和罗尔斯都表达了关于自由和平等的理想,但二者对自由的接受程度不同、对平等的理解不同。正义与社会制度所体现的政治价值相关。在当代中国,从制度方面探讨正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当代平等主义最重要的代表是罗尔斯。对于这种平等主义,罗尔斯本人把它称为"民主的平等"。但是,从"什么的平等"的观点看,应该把它称为"基本善的平等"。我们对这种平等观的讨论包含三个问题:首先,分析基本善观念本身,解释其具体含义以及与正义原则的关系;其次,揭示基本善观念存在的一些困难,其中包括两个主要问题,第一个涉及基本善的客观性,第二个是基本善的性质;最后,探讨平等主义中的个人责任问题,从基本善的视角来看,民主的平等在这个方面存在明显的缺点。  相似文献   
56.
自然权利论是基于古代自然法基础之上的近代发明,注重主体自由与权利的实现,但缺乏对自身合法性的有效澄明.黑格尔由此展开了对基于“上帝意志”的经验自然权利与“心中道德律”的形式自然权利的批判,指出前者的“绝对物”未能贯穿众多,只是漂浮着的名称;后者不过是空虚的形式主义,缺乏真实具体的素材,均不具有合法性.黑格尔以此扬弃为基础,建构了自己以自由意志、人格和所有权为核心范畴,面向具体自由与现实解放的鲜活的法权哲学体系.  相似文献   
57.
自Gibbard在1975年发表《偶然同一性》以来,铜像问题引起热烈讨论,催生了多种精致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共同缺陷在于缺乏对"同一性"概念的细致辨析。同一性不是单纯的一种概念。通过区分四种同一性概念,可以澄清铜像问题的讨论背景。在同一性概念与莱布尼兹法则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区分四种同一性概念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58.
从后哲学文化的观点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和现代转化,文化发展是自发自觉统一的过程。近代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反省,没有摆脱哲学文化或哲学中心主义的弊端。要努力寻求和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活着的传统,如中国人特殊的家庭观念和情感等。以此为基础,在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自觉反思和对话中,不断拓展理解的视野和同一性,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自发自觉地得到传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59.
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视角来透视和检讨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命运,无论对于深化辩证法研究,还是推动中国现代性课题的探讨,都是十分重要的理论生长点。辩证法在近代思想史上是作为现代性论证的人文解放叙事而产生的。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后,它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之间始终存在着一种密切的内在关联,辩证法解释模式在当代中国哲学中的演化,表现着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性建构认识的变化与深入。但面向未来,批判性地反思辩证法与中国现代性建构中所蕴含的总体性逻辑,是辩证法研究必然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0.
对价值独断主义的反思和批判,是当代哲学的重大主题之一。价值独断主义以追求无条件的总体性的价值规范和原则为旨归,在深层贯彻着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逻辑,这决定了价值独断主义必然包含不可克服的内在困境和悖论。价值独断主义与现代社会人们现实生活的冲突,最集中地体现了其困境和悖论。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为理解价值独断主义的根源和实质,并为终结价值独断主义奠定了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对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的自觉,是消解和终结价值绝对主义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