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的主奴斗争篇章里描述了一种"片面的和不平衡的承认",这种承认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主奴斗争之后产生了不对等的自我意识。后来在《法哲学原理》里黑格尔对承认理论做了很大的发展,建立了由自由意志出发、以所有权为基础、以劳动为手段的市民社会,以此作为相互承认的主体交往活动的平台。马克思认为,黑格尔颠倒了私有财产与劳动之间的关系,黑格尔所谓人人平等、相互承认的市民社会实际包含着各种压迫和奴役。只要广泛地为了满足需要而进行的社会分工还存在,人类还必须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必然性而被迫从事劳动,平等而普遍的"承认"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72.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范畴并不是生产力,而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确定这一核心范畴并阐明其基础性解释意义,对于克服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化理解、阐释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原则、彰显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性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3.
在当代自由主义中,权利主义是主流。同时,也有一些自由主义的理论家对权利主义不满,他们试图为自由主义提供一种不同的证明。拉兹就是这些自由主义者的代表。拉兹提供的证明是反对权利主义的,它以“幸福”为基础,主张“善”优先于“权利”。拉兹的证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74.
2005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哲学日在中国"活动由吉林大学哲学学科在长春成功主办。这是一项将学者的专业学术工作与公众(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的公共庆典性哲学活动。会议主题为"哲学与公共政策问题:中国经验与反思",下设四个分论题:1)公共政策与公共福利。2)公共领域与政治学视域。3)社会发展理论。4)文化政治。来自北京学术界的几位知名学者和吉林大学文科院系的部分教师就上述论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从这些讨论的内容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学术的一个最新发展动向,即学术研究正在超出传统的学科界限而走向综合,其文本形态呈现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文本",其研究方法则表现为所谓"中层理论"的独特方法。本刊将分两期刊发与会学者的一些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5.
幸福社会一直是人类的美好追求,它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本质。它和共产主义一样,都不是某种具体的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原则安排和形式要求,那就是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目的,追求实现人民的幸福。具体而言,它要求社会是公正的,这是人民幸福的基础;持续的改革和发展是实现幸福社会不竭的动力;建设幸福社会还需要法治作保证,良好的法治是幸福社会的必要条件;另外,幸福社会还必须建立在和谐社会的基础上,和谐社会是幸福社会的底色。建设幸福社会,实现人民的幸福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自觉追求,在新的时期,我们应该致力于社会主义幸福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76.
回归“身体”概念——对幸福的哲学追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幸福直接与"身体"本身及其周遭境遇的平衡和谐相关,在区分幸福与快乐的基础上,把"身体"概念引入到对幸福的哲学追问之中,并以其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来考察现实,就可以清晰地揭示当下很多人不幸福的原因。通过对以往幸福理论的辨析可以发现幸福的基础在于"身体"本身完整一体的和谐状态。从"身体"概念出发考察幸福观的历史逻辑,便会发现,幸福的根基在于"身体",或者说只有拥有"身体",幸福才是可能的。"身体"是通向幸福之路,也是幸福的实现之所。  相似文献   
77.
姚大志 《社会科学》2013,(10):98-105
在分配正义的问题上,西方社会存在三种基本的观点,即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正如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自由主义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桑德尔的社群主义分配正义观念也建立在批评罗尔斯式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一方面,他批判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反驳了罗尔斯对平等主义和差别原则的论证;另一方面,他主张以应得为原则的分配正义观,用社群主义来对抗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8.
近代启蒙美学是一种主体性美学.理性主义美学、经验主义美学和直觉主义美学是近代主体性美学的主要样态.三种美学理论面对着一个共同的困境:独立于对象世界之外的主体如何通达对象领域?因此,通过分析近代启蒙美学的主体性困境,揭示出只有扬弃近代的主体性概念,建立一种以存在的境遇为前提和根基,以参与的意识为主要特征,以感性的活动为普遍性和现实性依据的有限主体性美学才是出路.  相似文献   
79.
王雪  张盾 《东南学术》2021,(2):47-55
对资本权力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资本是一种规训劳动者主体性的力量,其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劳动主体重塑为“经济上有用且政治上无害”的柔顺个体,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一规训机制具体实现为资本规训权力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同构.在时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对时间的侵蚀,以“工作日”“时间表”的形式占据人的生命活动,使时间成为吸纳和榨取人类精神劳动的媒介;在空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的糅合,资本将触角从以工厂为代表的封闭空间扩展到以城市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以隐秘的剥削性开启了从肉体规训到精神物化的范式转换.资本与时间、空间的同构,使资本对人的规训发展为一种政治权力,结果使劳动主体丧失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最后以产业后备军的形式成为资本权力宰制下的“赤裸生命”.  相似文献   
80.
近30年来,"运气平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支配了平等主义者的思考和争论。这些争论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内部争论属于运气平等主义各派之间的辩论,外部争论则体现为对运气平等主义本身的批评,而我们可以把这些批评统称为反运气平等主义。反运气平等主义的批评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即非平等主义的和平等主义的,前者以安德森的足够论为代表,后者以谢弗勒的结果平等主义为代表。无论是批评运气平等主义还是阐述自己的观点,反运气平等主义都存在一些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