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沿着孙正聿老师哲学理论研究和探索的道路,能够清晰地把捉到其源于生命体验和理论想象的独特哲学研究风格以及系统独到的哲学观,而透过他的学术生涯更能体认哲学理论研究与哲学家自身生命领会的相互缠绕。对哲学抑制不住的渴望和热爱,尊重自己以使自己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的精神追求,以及力求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实在经验的基础上达到具体普遍的哲学真理,是孙正聿老师理论想象和哲学创造的生命体验基础。  相似文献   
92.
《江西社会科学》2016,(12):14-19
作为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认为,经典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论证已经不具有说服力,因而必须在为社会主义进行道德辩护的同时,寻找重新建构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在反思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柯亨以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分为切入点,指出恰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赋予其"分娩论"的性质,而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这种"分娩论"滥觞于黑格尔的思想,强大且危险。在柯亨看来,走出"分娩论"的泥淖是重建社会主义的前提,做出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具体的社会主义规划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相似文献   
93.
在当代关于平等主义的争论中,分歧的焦点集中于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分配什么",即平等主义者试图平等化的东西是什么,对此有三种基本的观点,它们是"福利平等"、"资源平等"和"能力平等"。另外一个问题是"如何分配",即平等主义者如何来实现平等主义的目标,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立场,它们是"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不同的平等主义者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回答,而这些不同的回答构成了当代平等主义理论的不同路线。但是,无论是在"分配什么"还是在"如何分配"的问题上,每一种平等主义理论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94.
在当代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中,道德责任是一个关键概念。人们通常认为,道德责任依赖于自由:只有人是自由的,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才负有道德责任。但是,从决定论的观点看,人不是自由的。这样便产生一个重大的道德理论问题:自由(以及道德责任)与决定论是不是相容的?一些哲学家主张自由与决定论是相容的,而另外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两者是不相容的。后者的观点通常被称为"自由论"。自由论为"不相容论"提供了经典论证,并且深入地探讨了自由与道德责任的关系。但是分析和批评表明,自由论的观点和论证存在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95.
阿多诺否定的辩证法在认真区分同一性概念的基础上激烈抨击同一性思维,力图在概念同一化的强制下通达非同一性事物,其思想形式是模式分析,其结果是精英主义的,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96.
隋洪波 《理论界》2013,(1):100-102
卢梭的"自由人"概念是一个包含了自然人自由、社会人自由和公民自由三位一体的道德哲学创意,针对自然状态下的平等被社会状态中人与人之间不平等所代替的现实,卢梭在《爱弥儿》中试图通过重塑人之欲求的历史次序来实现人性本身的完善化,以"正义之爱"超越"自私之爱",将理性"自由人"或者说"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道德主体作为道德自由的真正根基。  相似文献   
97.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继承者和批判者,马克思哲学以自由为其基本主题。而施特劳斯从回归古典政治哲学的立场出发,对现代的自由观念给予了激烈的批判,于是两者之间产生了一场隐蔽的对话,其核心是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创造的产物,而人的生命活动是以意识为中介在社会中实现自身自然本性的活动,这里的自然既是自然感性又是自然本性,人为自由以意识为中介并非任意,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施特劳斯则以不同于自然感性的自然对抗现代的人为自由。由于对自然与人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不同理解,施特劳斯对现代自由观念的批判并不适用于马克思。  相似文献   
98.
莱布尼茨在神义论的话语背景下,以辩证法的视角、从理性与信仰一致的高度,对善与恶内涵进行剖析,重点探讨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并把它们运用社会实践领域,形成了乐观主义的社会哲学思想.其论说虽有粉饰现实社会之嫌,但他重视恶对于善的价值与意义,理性而乐观地看待社会的性质及发展态势,无论是在当时悲观主义气息浓厚的西欧,还是在当今公平正义备受关注的我国,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思想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从世界观变革和思维方式转换层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精神,对于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0.
中国传统哲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过程中是不可不面对的对象,中国哲学是理解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并且是了解中国人内在精神世界的可经验对象。同时,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哲学传统,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立场、中国哲学的本体观念及确立本体观念的方法论原则、中国哲学人性论思想等诸多方面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很高的契合,或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