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699篇
理论方法论   67篇
综合类   295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1.
《求是学刊》2017,(3):83-89
夫妻共同债务构成的依据主要有"用途论"和"时间论"的区别:"用途论"主要以《婚姻法》第41条为司法依据,指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债务构成夫妻共同债务;"时间论"主要以《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为司法依据,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推定构成夫妻共同债务。"时间论"对债权人的保护建立在可能侵害举债人配偶权利的基础上,从而可能会使婚姻诚信受到威胁,使人们对婚姻产生恐惧,不利于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细胞的健康稳定;"用途论"的目的在于维护婚姻共同生活关系,如果能够有效平衡债权人、举债人、举债人配偶之间的利益关系,则是值得坚持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2.
我国刑法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源自苏俄刑法,而俄文的相应术语始终是"社会危险性",即"общественнаяопасность"。自从20世纪50年代该术语传入中国以后,我们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普遍地理解成为"社会危害性",但这两个术语具有不同的刑法意义,何者描述犯罪的本质更为准确,在苏俄刑法中曾存在争议。前者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立法层面上,始终居于主流,其作为对犯罪本质的描述包含主观因素,更注重描述未来的动态;后者主要强调行为的客观损害,而不包含主观因素。据此应对我国的社会危害性理论进行反思:必须甄别和区分犯罪的社会危险性即犯罪本质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即客观侵害的不同;作为犯罪本质的社会危害性不能成为犯罪构成要件;社会危害性应当是犯罪客观、主观要件的有机体而非简单的总和;社会危害性理论应当进行中国化改造。这既尊重了历史客观事实,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危害性理论乃至犯罪构成体系。  相似文献   
33.
梳理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发展历程,立足于"正当性"内涵的界定,从价值评价视角对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制度目标进行分析,从制度功能视角对作为一种职业准入控制机制的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目标设计的正当性进行阐发,是我国当前司法考试制度对自身合法性证明的合理途径,同时,也是对法学本科教育与司法考试制度之间存在的矛盾及其由此引发的对司法考试制度目标设计的正当性的质疑的回应。  相似文献   
34.
涉外网络侵权行为在当今社会日益盛行,给互联网用户带来了无尽的困扰,一部能有效地保障网络用户权益的法律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而我国于2010年10月28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对涉外网络侵权行为的规制却既简略又不系统,操作性不强.基于此,本文从界定涉外网络侵权行为入手,对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进行剖析,指出不足之处,提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中有关涉外网络侵权规定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5.
中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纳入规制范围,是中国劳动立法在制度构造上的重大转变,对劳动法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劳务派遣相关规则虽然已经修改完善,但现行规则在适用上仍面临诸多疑难和困惑,需要在解释论上予以排解。面对派遣实务中的膨胀、变异等乱象,在立法论层面继续探寻法治化之路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36.
新中国形成了政法治理的传统。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法模式下的救济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理想化的权利救济机制尚不健全之时,政法救济机制有效弥补了权利救济的漏洞,并且是一个可供依赖的过渡路径。政法救济机制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政治权威为公力救济提供权力支撑、政法治理矫正程序主义的救济弊端、政法综治优化救济机制结构。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对它的改造和完善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应当提高信访、泛行政调解、首长公开电话等一些行之有效的救济方式的制度化水平;同时从转变执法方式和坚守程序正义底线两个方面强化政法治理的权利伦理品位。  相似文献   
37.
在当代中国,拓展职业安全权的法益涵摄范围和强化保障力度,是劳动法学研究和劳动法制建设面临的双重任务.生命安全和健康安全是职业安全权的法益诉求.从发展趋势来看.健康安全法益不应仅局限于身体健康的物质性法益层面,应合理拓展至心理健康之精神法益层面,但这种拓展应划定一个基本的界限以克减负面影响.强化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需要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即准确判定劳动关系,突出保障机制的预防功能,合理解决责任竞合问题.在职业安全权的法律保障机制中,刑法保障机制能够发挥预防和惩戒严重侵犯职业安全权犯罪行为的制度功能.中国的刑事立法为保障职业安全权作出了很多努力,先后确立、修改、增设了相关罪名,但现有立法仍有继续完善的必要.  相似文献   
38.
从奈达的“对等”理论看译者的追求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译者追求的不同能反映出译者的翻译观,会牵涉到译文的标准,当然会产生不同的译文.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对等"理论,依靠读者反应确定译文的优劣,但不是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其他中外翻译家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许多翻译实例都可以体现追求与原语"完全一致"的译文的弊病.译者应该追求"最贴切的最自然的对等表达",译文应该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而不应该是贴近或照搬原语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39.
信托制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投资基金对中小企业而言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市场化融资渠道和管理制度。信托制股权投资基金能够充分利用信托制度的优势,为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开拓了全新领域。信托制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应该充分依托《信托法》,同时加强相关配套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40.
王弘宁  张旭 《东南学术》2012,(2):140-147
亲告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它是刑法中对犯罪分类的一个基本类型。长期以来,亲告罪在我国刑法学界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但自齐文远教授的《亲告罪的立法价值的初探》发表后,亲告罪开始逐渐受到关注。本文运用价值分析的法学研究方法对亲告罪的基本价值,在自由、秩序、公正、效率等方面作了比较分析,并着重阐述了亲告罪在自由与秩序,公正与效率之间的平衡,以求为完善亲告罪之立法提供具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