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01.
黄岩 《学术交流》2023,(5):180-192
中国古代小说运用诗词这一艺术手法,在才子佳人小说中发生了新的变化。从以往小说中诗词主要用于描写和评价,到才子佳人小说中诗词成为叙事的一种手段或主要线索,对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命运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以及营造诗意情境等均起着关键性作用,展现出一代文人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变化,形成独特的叙述风格,从而丰富了小说的叙事手法,充实了小说内容,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02.
王洪军 《求是学刊》2023,(2):163-172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建安时期,曹操三次发布求贤令,打破了汉代以道德文章为标准的程式化人才选拔方式,大量辞章氤氲而又个性鲜明的文人脱颖而出。曹操、刘备、孙权政治集团,尤其是在曹氏父子麾下,聚集了众多擅长文学、辞采斐然的士人,由此形成汉末三国以文采见长而精彩纷呈的文学画卷。三家归晋,能够和敢于入洛仕进的“亡国之余”,唯可凭借的即是自身的才学,而个体的才华和能力大多体现在文辞富艳、辞采华美、深情低回的文学创作乃至文学风格上,由此出现了晋世群才雕采饰藻、挺拔峻峭的文学特色。时代不幸诗家幸,汉末魏晋易代的人才流动,因才情为文学,呈现出传统中国文学史上色彩斑斓的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303.
时至今日的红学研究经历了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和当代红学的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众多的不同流派和学科分支。《红楼梦》是小说,是长篇小说,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不用文学的研究方法而用经学的研究方法,这是历史的错位。《红楼梦》一切都写得明明白白,根本没有什么不解的谜的存在。把《红楼梦》看作小说,按小说的特点去研究。从理论系统说,它属于现代文艺学。文艺学的红学将红学研究从经学研究的迷途引向正途,极大地拓宽了红学研究的范围,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现代红学,从而使红学得到更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4.
305.
论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树东 《天府新论》2009,(3):140-144
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生态意识是21世纪人类文明的基石性的生存意识.中国当代文学之所以具备生态意识,最大原因无疑是现代化带来的生态危机,是现代文明导致的人与大自然关系的全面崩解.当然,生态危机的现实刺激只是促使人们意识到生态意识的重要性,但是要确立生态意识,还必须寻找相应的思想资源.从整体上看,中国当代文学的生态意识的思想资源有三个:西方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古代文学和生态思想,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文化.此外,那就是作家受到的大自然的直接熏陶.  相似文献   
306.
在新的历史语境下,重构乡土文学与乡村现实的有效关系,强化乡土文学的现实介入能力,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及时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新变化;其二,深入把握当下乡村社会的复杂性;其三,积极探索与时代内容相匹配的文学形式。今天的作家要确立一种“能动性”的写作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激活乡土文学与乡村具体社会历史的互动关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形式创新,更好地实现文学与历史的双重启发与观照。  相似文献   
307.
陈一 《北方论丛》2023,(1):30-37
套语在语言系统中具有特殊地位。在分歧认识基础上,对套语开展全面研究,应该从多个维度认识其二重性,并建立套语化、去套语化概念,分别探讨动因与机制。套语具有“语域性与普遍性”“典范性与刻板性”“定型性与能产性”“传承性与时代性”“互文性与仿效性”。套语化由典范性引发,以趋同心理、顺应心理为动因,在隐喻、互文、模因机制作用下演化传承。去套语化由对“刻板性”“仿效性”的负面感受引发,以克服语用惯性、语用惰性的求新心理为动因,利用基于相关性的转喻机制和基于互文性的创新机制,体现出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对能产性和创造性的维护。  相似文献   
308.
韩波 《学习与探索》2023,(2):172-177
元代音乐文学发达,少数民族音乐与中原音乐的结合促进了曲的发展,也必然影响到同属音乐文学的乐府诗。乐府于元代是内涵非常复杂的文体,元人将乐府作为歌辞一体的统称,散曲、词、乐府诗皆可称为乐府。从乐府诗的发展来看,又有古乐府、新乐府之分。从音乐性质来说,元代乐府诗是可歌的;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新乐府体裁众多,具有追求宗唐复古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