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53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北方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包括"等"、"你等"、"等到"、"你等到"、"赶"、"你赶"等。话语标记"等"是由动词"等"虚化而来的,它经常与"你"、"到"等连用,因此"你等、等到、你等到"都演变为话语标记。同样,话语标记"赶"由动词"赶"虚化而来,由于经常与"你"连用,"你赶"也演变为话语标记。由于"等"、"赶"等话语标记功能相同,因此统称为"等"类话语标记。"等"类话语标记具有元语用功能、话题转接功能和语篇衔接功能,表现了说话人组织话语顺序的元语用意识。我们还把自然口语中的"等"类话语标记与书面语中的话题转接标记"至于"进行比较,指出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及分布上的细微差别,认为造成差别的原因在于适用语体的不同。  相似文献   
42.
赵春辉  洪红 《学术交流》2012,(3):131-134
清代传奇《草木传》的作者并不是蒲松龄,系后人伪托。依据《草木春秋药会图》中邱世俊《序》和作者《自叙》及相关方志文献,可认为《草木传》的作者是郭廷选。郭廷选,字秀升,山西壶关人。该传奇是依据汪价章回小说《草木春秋》改编而成的。郭廷选创作该剧,一方面以戏剧见才学,庋藏其博物多识和医药学问;另一方面略以寄慨,寄托其"立功勋"、"定华夷"的理想与抱负。  相似文献   
43.
高适<燕歌行>由于在主题、意象、措辞等方面沿袭了先在诗歌文本的经验和惯例,有论者便断言其为"模仿之作".因此,对<燕歌行>作"互文性"分析,不仅可以厘清该文本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还能对其审美意义及其生成过程有进一步认识.从"互文性"视角考察,首先,在古题乐府<燕歌行>的文本网链上,唐代诗作的主题类型整体上由"闺怨"转向"征战".高诗在转向的同时,以一定的篇幅呼应了此前该古题所充分展开的风格情调,在复与变的平衡中实现了审美意蕴的动态生成.其次,高适<燕歌行>吸收了军旅诗的传统主题,同时又赋予诗歌严峻的现实批判和深沉的人性关怀,为军旅诗增添了新的思想内涵.最后,高适<燕歌行>整合了来自原古题乐府、传统战争诗的主题情调以及诗人对现实边塞战争的感受思考等多种元素,建构起一个完整统一的文本结构,融汇了丰富而复杂的思想与情感,具有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4.
近十年来,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比较兴盛,新人层出,成果丰硕,当然也存在某些偏向.古代小说文本研究领域成就固然可观,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诸如:论文数量所占比例较少;论文缺乏新意,老生常谈;畏惧经典,有意回避.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古代小说的文本研究仍然是重中之重,今后应注重文本中超时空价值的挖掘,包括思想价值、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层面,以此加强文本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以为当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于树军 《唐都学刊》2013,29(5):116-121
梁晓声知青小说以浓重的知青情结和对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高扬而独树一帜,在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小说创作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不过,其知青小说因此而招来了不少的批评和质疑的声音,被认为小说中缺乏对知青运动、文革历史的深刻反思与批判。然而,纵观梁晓声的知青小说创作的流变,不难发现其小说创作的深层动因远不是一些论者所批评的那样简单,而是梁晓声的知青情结与创作伦理的背后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为一代知青的青春和生命找寻意义与价值的明证。  相似文献   
46.
《世说新语》自成书后,为士林所重,历代皆然.在其传播史上两宋时期更具有特殊地位:北宋时纷杂的版本,到南宋时渐趋于一致,其中又以淳熙十五年陆游刻本的重雕本对后世影响最大,明清时期的版本也多以之为祖本;由于《世说新语》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叙事方式得到了后世文人的认可,宋代出现了三部模仿《世说新语》的“世说体”小说;随着《世说新语》的广泛传播,两宋文人开始有意识地对其进行研究和批评,客观上也为后世研究《世说新语》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47.
48.
二元论的滥用导致了社会与文化的种种分裂与对立,造成了哲学的困境.杜威哲学从多重视角、多个层面对二元论进行批判.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确立的最终理由是对经验的忽视和经验方法的缺失.原始经验是一切科学与文化研究的基础和皈依.区分原始经验与反省经验,还原原始经验的原始性与最后性,可以恢复诸多对立的二元之间的连续性、消解二元论,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间架构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9.
梁山泊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晁盖却中毒箭而死,学界由此产生了一种看法,认为宋江排挤晁盖,致使晁盖早死。但是在宋元水浒故事、杂剧和明代刊行的《水浒传》中,二人都是江湖结拜兄弟,是江湖兄弟结义的典范,并无任何隔阂。清初金圣叹在“金本”《水浒传》做了一些改动,使“宋江排挤晁盖”有一些依据,而这只是金圣叹纂改的结果,并非施耐庵的本意。  相似文献   
50.
甘蛰仙是二十世纪初期研究成果卓越的重要学者,而迄今国内学术界对甘蛰仙仍处在"零研究"状态。对于甘蛰仙其人,有以林纾为代表的揄扬派和以周作人为代表的揶揄派两种观点,揄扬派称美其才学,揶揄派贬抑其人品。甘蛰仙的《中国之托尔斯泰》是二十世纪早期的陶学专著,文章将陶渊明与托尔斯泰置于东西方双重文化视野中加以审视研究,其比较文化学研究的方法是陶学史的新开创,其诸多研究成果在陶学史上都是新建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