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9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昭君出塞,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长盛不衰的母题,尤其是两宋诗坛,有约百位诗人创作了大量昭君题材的作品。他们于诗人的眼光之外,更以全方位、多角度的视角,重新发掘塑造了昭君这一历史形象,寄托了诗人们鲜明的个人色彩并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本文从人生角色、翻案出新与和战选择三个角度出发,来分析解读宋代昭君诗,同时也试图从诗歌里来管窥宋代社会、思想的几个侧面。  相似文献   
42.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自然意象中,黄昏意象颇为突出.作为一个自然时令,黄昏所代表的生命意蕴,在诗人眼中,特具社会人生的隐喻.本文认为,黄昏意象起源于对温馨、圆满的渴望,发展于诗人们找不到人生的归依,类化于诗人之普遍不得意.从该意象在古典诗歌中的形成,我们可管窥出自然意象在古诗中嬗变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43.
本文集中对近十年来出版的四川方言研究论著作一简介 ,并择要以《四川境内的湘方言》《四川泸州方言研究》和《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三种论著为代表 ,以观近年来四川方言研究在史料搜集与实际调查方面的长足进步  相似文献   
44.
巴金的人道主义思想是追求真善美的完美人性和人的自由平等幸福。这一人的理想源于成长经历和时代因素。他将文学作为实践这一理想的途径。从《家》、《寒夜》到《随想录》 ,其思想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巴金以自己的方式为文学注入了人的因素 ,达到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和人性的开掘 ,从而为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获得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巴金作为文学家和思想家是既属于历史又属于中国 ,既属于当下也属于世界的。  相似文献   
45.
2006年3月23日至26日,由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四川省凉山州喜德县人民政府承办的“阿库乌雾彝汉双语诗歌创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凉山州喜德县举行。来自美国、日本、泰国等国家及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西华师范大学、成都大学、西南财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和凉山州文联、凉山州作协的50多位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会议还收到了《民族文学研究》编辑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马克·本德尔教授、澳大利亚细尼大学达恬地先生、德国自由大学…  相似文献   
46.
宋代昭君诗中的风云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诗人创作的许多昭君诗,各以其侧重点表现出一股风云之气.即他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以身许国的英雄气概,面对艰险的旷达胸怀,以及他们深沉的历史意识.这股风云气源于宋代诗人在诸如文官政治、尚文轻武、道学思想等因素所构成的社会大环境下,形成的强烈的现实责任感与功业思想.而昭君所以能被选作这股风云气的载体,就在于这一历史形象本身富有风云气的因子,她的命运获得了宋人的认可,引发了诗人们的共鸣.本文正是在对这一现象加以揭示和具体分析之后,进一步探讨了这股风云气的成因以及这些诗人选择昭君做载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47.
<正> 佛教自19世纪下半叶传入美国后,仅短短一个多世纪,已经从移民宗教发展为全国性宗教、再到世界性宗教,成为风格独具的美式佛教,信徒达40多万,影响深入普通美国人的日常生活。而美国的佛教研究规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论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还是研究成果.都首屈一指,研究水平亦属世界一流,影响巨大.高质量的学术研究和美式佛教的转而向世界弘布,使得美国佛教徒一再声称:美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佛教的中心。本文通过对美国佛教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倾向的述评,力图探索出一些普遍性的特点,以求对我国佛教和其它宗教的研究能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8.
本文以波兰美学家罗曼·英加登的"分层化"理论为参照体系,以"言-象-意"为轴线,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去探讨"意境"这一美学范畴.文章从意境问题的渊源着手,针对历来学者们对这一问题探讨的角度与结论,提出:"意境"是一种价值的表达与敞亮.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要依靠情感的表达、形象的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语言本身是历史积淀的结果.在这些要素和谐共存的情况下,有待于读者对意境进行意向性的重构.  相似文献   
49.
笔者从侠义模式出发来展开中国20世纪20年代雅俗小说的互动态势研究,首先探讨通俗小说侠义模式的现代性特征及其向新小说思想的转向,然后分析新小说对通俗小说中的侠义模式的借鉴与现代转换,最后指出了这种互动的重要的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50.
俄罗斯的中国想像:深层结构与阶段转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对中国的想像可分为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和20世纪50年代三个时期,分别呈现为三种套话:"哲人之邦"、"衰朽之邦"和"兄弟之邦",它们是俄罗斯自我意识的外化形式.由于俄罗斯地缘政治传统基本未变,尽管从沙皇帝国到前苏联时代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想像中国的三种套话实际上是同一深层结构的转喻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