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32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13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5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4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以“颁”通“斑”这一注释说明现行字、词典和古籍注本对“×通×”、“×同×”这一术语的使用很不规范,从而混淆或模糊了汉字发展的历史。应当明确其真实含义,规范使用这一训诂术语,才能说明由于汉字形音义孳乳演变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2.
从语言、文字、文化与桥梁发展史多角度考察 ,指出 :“厉 (、 )”是水中安置的石蹬 ,便于人们履石渡水 ;“揭”指高举着衣服渡水。从桥梁发展史来看 ,履石渡水的“厉”是“桥”的前身。“深则厉 ,浅则揭”是指遇水深处 ,本当揭衣而渡 ,却立石于水中 ,履石跨水 ;遇水浅处 ,本该履石渡水 ,却脱下衣服 ,用手举着渡水  相似文献   
83.
中外文学理论史表明 ,任何一种理论科学都是对文学活动实践经验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概括。而历史同样表明 ,迄今为止任何一种关于文学的理论概括 ,都还没有也不可能得到从事文学理论研究的所有专家认同。这个事实引起了我长久的关注。过去我想 ,这或许是因为在一些重要问题上 ,存在着一定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的沟壑 ,影响了理论界对某种观点的一致赞同。后来我又发现 ,即使在相同文化和意识形态背景下 ,理论家们对文学基本问题的认识 ,也不尽相同。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种理论形态 ,得到持有共同文化和意识形态立场的所有理论家的一致首肯。这种事实…  相似文献   
84.
一生命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现今存在的一切物种都源自于共同的“原始基因。”①原始基因的不断自我复制,便构成各种物种的进化和生命力的发展。基因是自私的,有效地保证自身的永恒生存是其唯一目的。实现这一目的的策略是,一方面复制各种各样的基因,以最大可能地拓展生存的空间可能性;一方面通过有机体的不断换代──遗传机制而达到时间上的永恒。这一策略的实现,便表现为生命的进化。进化是基因的生存机制。基因的生存只能通过有机体的生存而获得。有机体要生存就必须适应环境。所以进化总是朝着使有机体具有…  相似文献   
85.
论宋代科举时文的程式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宋代主要科举时文诗赋、策论、经义,都有一个程式化的过程。科举时文的程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揭示了诗文自身的结构特征和写作规律,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也不无积极意义。但将程式凝定为固定模式,而且又用以取士,不止扼杀了文体自身的活跃因素,更扼杀了无数学子的思想和青春。  相似文献   
86.
索绪尔以其关于语言“价值系统”的观念,对传统语言学“分类命名集”观念所进行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对另一种理性主义的批判。有两种传统的“分类命名集”观念,认为语言产生之前,现成地存在着自身界限分明的客观事物(经验主义)、或者概念(理性主义)。索绪尔的批判尤其指向后者,认为语言产生之前,并不存在界限分明的概念,语言不是反映现成地存在着的概念,而是任意地创造着自己的所指和能指。  相似文献   
87.
吴芳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诗人,一般被认为界乎新旧诗人之间。探究其价值,应在形式之外,他是一位以生命热血书写诗歌的现代人,是一位“愤怒”诗人,其才情来自飘零的身世,论者认为这种“飘零感”正是20世纪20年代文学家比较共通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88.
个体在多民族地区共同生活的经历与文学的地域考察,能够帮助理解多民族中国的文学。多民族文学教育应回到文学产生的原初情境,同时注重汉语言文学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二者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从融和、发展的角度,既强调个性,也强调发展。  相似文献   
89.
自永青文库藏敦煌本<文选注>刊行以来,冈村繁先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研究,其<笺订>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0.
从语言、文字、文化与桥梁发展史多角度考察,指出:"(厂萬)(砅、(厂萬))"是水中安置的石蹬,便于人们履石渡水;"揭"指高举着衣服渡水.从桥梁发展史来看,履石渡水的"(厂萬)"是"桥"的前身."深则(厂萬),浅则揭"是指遇水深处,本当揭衣而渡,却立石于水中,履石跨水;遇水浅处,本该履石渡水,却脱下衣服,用手举着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