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5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6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22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圆悟克勤是中国禅宗极其重要的一位高僧,他虽为蜀僧,却在川外获得极大名声.克勤在川外弘法期间,不仅培养众多佛教龙象人物,自己也受到皇帝宰辅等权贵的恩宠,并几次受到敕住的荣誉.对他来说,川外的弘法经历是其人生的辉煌阶段,对他这一阶段行实的了解也是研究圆悟克勤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82.
笔者对逸散在甘川藏区民间的苯教经典进行了实地调查,接触到大量的民间苯教文献,从中选取了147篇经文,共计1280页,根据苯教传统分类为基础,重新分类编目,并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总结了经文的特点及其中折射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83.
吐蕃僧诤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众多学者都一致认为这次僧诤事件有一定的政治背景.《吐蕃僧诤记》作者认为吐蕃与唐朝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导致汉僧一万在论战中失败的重要原因.笔者不敢苟同这个观点,在引用作者原语基础之上,重新分析史料,逐一点破他的论证过程,并认为吐蕃僧诤的结果是吐蕃本身对宗教选择的结果,符合宗教适应社会发展这一规律,而与唐蕃之间的政治矛盾毫无关系.  相似文献   
84.
"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不是老子托古自创之语,而是其前代传下来的古谚.其原始意义也并非如老、庄所说是国君应有的谦退、柔弱之德的体现,而极可能是远古对部落滗首领的职责和义务观念的遗痕.  相似文献   
85.
2009年7月27-31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人类、发展与文化多样性"为主题的国际人类学民族学联合会第16届世界大会在昆明召开,来自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4300多名专家学者参会,开展了广泛深人的交流,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中,"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专题吸引了来自韩国、法国以及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外近30名学者参与研讨,主要围绕以下五个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86.
唐君毅先生一直被学界认为是非常具有宗教情怀的哲学家,对宗教本身有其自身的理解,唐先生对"宗教"的思考在其作品中随处可见.本文在概述前人对唐先生宗教思想的研究状况的基础之上,从宗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唐先生的宗教哲学思想.笔者认为唐先生的宗教思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是一个不断成熟、不断发展的过程.唐先生的宗教思想以良知为判教的标准,其立足点是为人们找到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87.
青莲教是清代流传于江西、四川及云南等地的民间宗教,一般认为渊源于罗蔚群(即罗梦鸿),肇始于黄德辉,代表人物有吴紫祥、何若、袁志谦、杨守一、徐吉南、彭德源、林芳华等,他们具备直接师承关系,而形成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民间宗教教派.  相似文献   
88.
程群 《江淮论坛》2005,(6):141-147
中国传统道教对很大一部分古代文人产生过重要影响,道教理论家所建构的“神仙世界”曾深入他们的精神领域,成为诗意栖居之家园。“神仙世界”之所以能够转化为文人诗意的家园,很大程度上是由道教理论家所创造的“神仙世界”本身内容所决定的。道教理论家关于神仙实存的论证,神仙对于人生的巨大救赎功能,“神仙世界”物质充盈、自然环境优美等等因素,契合古代文人的精神需求,从而将之视为诗意栖居之家园。历代帝王热衷于访道求仙所形成的社会心理氛围,是促使文人将“神仙世界”视为诗意栖居家园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89.
在清代,中国文化出现了一次明显的转向,一方面是中国文化研究者力求改变宋明以来崇尚空谈的学术风气,力图重建社会与思想秩序。另一方面,则是中西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大规模的相遇和互动,这种互动最后以失败而告终。本文旨在证明:异质文化间的有益互动只能建立在彼此深入理解、以平等身份参与的基础之上,各种文化形态都应当历史地反思自身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态度选择。   相似文献   
90.
“生命道教”是以生命认知、生命护养、生命超越为思想内涵的教化理论。它既是一种文化模式,也是一种精神修养模式。“生命道教”之所以成立,存在两大根据:首先是立足于道教本有的“大生命观”。其次,立足于护佑生命平安的精神。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道教思想主张虽然具有不同侧重点,但把天地万物看作彼此联系的生命存在,这却是一贯的。基于这种生命认识,道教的基本目标就是保护生命平安,进而夺天地之造化,升华人类个体的自我生命境界。基于修行目标,生命道教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义理体系,即维护生命、保养生命、升华生命境界。这个体系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在于:提供了身国共治的理路,彰显了性命双修的法度,强调了养护环境的工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