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7篇
  免费   22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6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839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1599篇
社会学   135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55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317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04篇
  2006年   222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在宋代文学研究中,宋文相对于宋诗、宋词,显得较为薄弱,而宋文研究领域“重北宋轻南宋”的现象又较为突出,近年来这种现象得到了改变,但仍有进一步的拓展空间.本文以南宋孝宗时期作品留存在2卷以上的99位作家的散文作品为基础,对作家及作品进行量化分析,并考察作家的身份阶层、地域分布、创作成就和作家的为文宗尚,以此说明南宋孝宗时期的散文创作十分繁盛,在内蕴特质、艺术成就上形成了新的面貌和特色,欧苏奠定的宋文优良传统得到了呼应和弘扬,北宋散文的发展高潮得到了重要延续和响应,是宋文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宋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2.
续静 《社会科学家》2012,(3):133-136
当今文学、文化领域雅与俗的关系处理及相关古代文论话语转化问题已被摆到突出位置。法兰克福学派瓦尔特.本雅明的"光晕"范畴与中国"雅论"相关范畴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并在处理文学的功利与审美、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关系问题上具有一定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53.
《金瓶梅》用现实主义的笔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市井妇女形象,凸显了明代社会情欲声色的炽烈和女权意识的膨胀.明代中晚期经济的转型所带来的人文思潮的涌动,促使了女性生命主体抗争意识的日趋觉醒,但理学桎梏中的女性角色意识苏醒又带有不可避免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54.
周珣 《天府新论》2012,(6):151-155
社会转型期舆论引导战略性调整,一方面,要有效地引导越来越多的人民群众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通过法定渠道而非不良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执政党、政府和各级社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表明要求,并以合法合理的方式而非非法的方式实现自身利益的政治参与过程;另一方面,要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建设正当、有序、有效的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引领理性的表达,使不同的利益群体、人民与政府之间保持顺畅的沟通,缓解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55.
本文从汉字与书法的密切关系来探讨书法教学和汉字教学的融合,特别强调"六书"在书法课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巩固汉字学习。  相似文献   
56.
《马氏文通》中关于"字类假借"分类细致,且术语使用丰富;它与"字无定类"密切关联,可借此解释马氏前后关于"字"有无定类提出的不同观点;再者,马氏并未对"字类假借"的各种形式进行严格区分,它们分别与现代汉语中的几种词的跨类现象形成对应关系。文章对以上问题一一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离骚》中"乎"字的考察,常位于句末,多出现在对话中的语气词"乎"没有例证;助词"乎"可作为诗歌节奏的显性标志;介词"乎"作为《离骚》中"乎"字的主要用法,使用范围广、用法灵活丰富。  相似文献   
58.
《琼州学院学报》2019,(1):72-77
《伤逝》乃鲁迅虚构的悼亡之作,但其中的感伤之情泛滥而虚伪,正因其写作之时流行着新式的"才子+佳人"故事,盛行感伤的文学基调。鲁迅借《伤逝》警戒私奔潮中盲目崇拜新"才子+佳人"美谈的女子们,批判如涓生那般无所作为的颓废感伤者,揭破以涓生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的男权中心个人主义者的虚伪面孔。  相似文献   
59.
马克思主义本土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为原初的经典信息,那么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则是把原初信息内化自身,有意识有目的地发展具有本土化特点的理论形态。在经典话语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界上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现实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跨文化的全球传播与创造,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本土化命题的自觉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0.
《东岳论丛》2016,(10):187-192
于斯曼的长篇小说《逆流》(又译《逆天》)被称为19世纪末颓废派文学的"圣经"。其主人公德泽森特是一个被好奇心驱使着的反自然的现代人、一个唯美的感官主义者、一个清醒的悲观主义者、一个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文化精英。这几种身份特质,预示着他将成为一个在世俗生存中丧失行动欲望、崇尚精神性体验而非生理性欲求的现代语境中的"颓废英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