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5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3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关于宗教的"出世"与"入世"问题是研究各种宗教不可回避的问题.从宗教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言,其实各种宗教往往兼具"出世"与"入世"的特征.只不过道教更着眼于现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统一;基督教则更着眼于来世,而强调"出世"与"入世"的关联.宗教的终极关切只有与现实关切结合起来,才可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2.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上的历史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岷山断裂带是川西北两大断裂带体系。本文利用现有文献资料,仅就这两大断裂带体系的概况、历史地震记录、历次地震所产生的重大危害以及该断裂带的特点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论述,以期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23.
顾颉刚是民国时期边政学潮流中一位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他本是个有着学问嗜好的古史研究者,倡导并参与边政研究,既有其学术旨趣转移和一直关注中华民族前途的内在原因,也有国家时局变迁及个人境遇改变的外在动因。他对边政研究的倡导及对边疆问题的研究,在当时学界有着较为广泛的影响。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即使不是历史的事实,也必然是未来的目标,这是顾颉刚倡导和参与边政研究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24.
元祐元年,新法派与旧法派的矛盾日渐尖锐,太皇太后高氏试图采取措施调和新旧关系。在吕公著等宰辅的协助下,经过一番努力,高氏颁降了"慰反侧之诏",公开宣布不再整肃新法派。然而,这一做法却遭到了言官的反对。反复博弈之后,诏书未能发挥应有功效,宋廷也失去了实现政治和解的最佳机会。此事对北宋后期的派系关系与政局演变均有不小影响,是理解北宋后期政治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5.
汪洪亮 《民族学刊》2019,10(1):72-80, 121-122
李安宅撰写的《十年来美国的人类学》是其在美讲学期间应国内人类学家卫惠林、何联奎所约而作,论述了1938-1947年美国人类学的理论进展及其学科特性,梳理了美国人类学界相关人物的动态和主要的书刊。这一观察海外人类学进展的重要文献,具有重要的学术史料价值。文章首次披露李安宅手稿全文,并对其写作背景及该文所透露的有关问题略作讨论。  相似文献   
26.
中心与边缘是一个相对概念,它体现了一个社会存在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状态.本文以羌族旅游为研究个案,通过中心/现代性与边缘/传统性的语境分析,再现了在旅游过程中,羌族作为地方传统性的异族形象不断被来自中心的旅游者所强化和认同,另一方面羌族自身又在不断吸纳现代性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传统性的异族形象的复杂过程,从而揭示出中心与边缘在推进现代性与保持传统性的矛盾过程中对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所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27.
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研究杂志《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和《康导月刊》,以研究康区为主,兼及西藏及中国其他边疆地区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边界等问题,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随着时光的飞逝,目前寻找这三种康区研究杂志的全本,已属不易。近期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虽是对于这三种期刊的影印再版,但却原真、完整呈现了这三大康藏研究期刊的原貌,这对于康藏研究、藏学研究乃至西南区域研究具有重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意义。此外,《全本》在编纂体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既是当今史学繁荣的体现,也是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28.
幕末日本的思想家吉田松阴,在面对当时严重的民族危机之时,心忧天下,提出了颇为独到的国防思想.他认为,当时的日本应通过"尊皇"的手段,凝聚国内力量,积极整顿内治,强调"主动出击"的战略,最终达到"攘夷"和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思想对日本以后的"雄飞海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9.
中国史是海外汉学研究的焦点之一。访谈中,史学界知名学者谢元鲁教授对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海外对中国史的研究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兴起于晚明;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成熟于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兴盛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研究特征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深层社会背景进行了分析。了解海外中国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20世纪30年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这一历史壮举受到了英国报刊的关注与跟踪报道.回顾其对于红军长征报道的基本脉络,总结其报道内容与报道特点,可以发现,剔除英国报刊的偏颇立场、新闻消息不准确、用词不当等因素,其对红军长征的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对国际社会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