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3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0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1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关于民国中后期(1940—1949)西藏地方的初等教育状况,学术界的研究除了“国立拉萨小学”之外,尚不多见。本文根据中国台湾新公布的国民政府行政院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档案,复原当时西藏工布江达一地的“江达小学”,叙述其创办始末,归纳其创办的实际效果及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2.
1936年刘湘先后响应“两广事变”和“西安事变”,导致蒋介石随后积极筹划削藩,对刘湘形成高压;刘湘则针锋相对,不惜一战,双方几度处于爆发军事冲突的临界点。但由于四川遭遇空前大旱灾,救灾第一是全国的共识,同时拥护和平统一、一致对外也是全国的主流民意,这些都不容双方贸然发动内战,于是双方最终妥协,达成川康整军协议。蒋介石力图通过整军,实现对“国防唯一根据地”四川的彻底统一,以加强对日备战。而日本并不乐见蒋的成功,时时对蒋刘进行挑拨离间,甚至有可能有意在川康整军会议成功召开的时候发动了“七七事变”,以打断中国的统一进程。可以说,川康整军会议是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前两国战略对峙中的重要一环,它基本奠定了国民政府安川抗战的基础。  相似文献   
73.
自近代以来,随着清政府的衰败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所谓"危机",边疆问题不仅是龚自珍、魏源、左宗棠、赵尔巽、岑春煊、张荫棠、徐世昌等晚清民初廷臣疆吏关注的焦点,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重视,以致"西北史地之学"的应运而生。此外,还引起了包括《西藏改建行省议》作者陈去病(1874-1933)等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陈去病对国家边疆问题非常重视,他在痛惜蒙古改制未成而使国家失去领土之余,发出了西藏建省的建议。陈去病在民国三年(1914)《夏星》第一期中发表了《西藏改建行省议》,全文讲述了西藏改建行省原因、意义,并提出主张和建议等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边疆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西藏改建行省议》虽非可行之新议,但对于研究辛亥革命以后,国人对边疆(尤其是西藏)的关注及主张,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何文华  左茜 《中国藏学》2016,(1):216-219
多尔吉、曹春梅和刘波编著的《嘉绒藏区社会史研究》在整体性、民间性的社会史研究尺度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严肃却也不失趣味性的语言描述了嘉绒藏族社会的全貌。本书使一个长期被"边缘化"的藏族族群之地理、历史、知识、信仰和文化习俗等系统地展现出来,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的多样性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5.
《西藏政教始末》为九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尼玛(1883-1937,以下简称班禅大师)应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之请,于1934年3月19日前往出席总理纪念周之际在南京中央大学的演讲词。全文由其秘书长刘家驹(藏名格桑群觉,1900-1977)译出,辞极详尽。《西藏政教始末》演讲词于1934年3月23日和3月26日在《大公报》分两期刊载全文。全文内容共有13个部分。讲述班禅大师对国内政教政策的理解,以及阐释藏传佛教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宗教在不同历史阶段的传承。该文对于研究西藏政教及当时民国政府与西藏得关系,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6.
潘树林 《社科纵横》2010,25(11):107-108
亨利王子是葡萄牙航海探险事业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也是近代航海教育的先驱。他创办航海学校,培训航海人才,搜集航海资料,绘制航海地图,改进造船航海技术,积极倡导和组织航海探险活动,为葡萄牙和世界航海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7.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1754—1949)》中收入了31件分关文书,是了解成都平原特别是客家人的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文章对这些分关文书呈现的分家析产原因、原则及文书的文化教育功能进行了分析,认为这些档案所反映的历史启发我们可以从传统延续和断裂两个方面来审视近代成都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78.
宋代自然灾害频发,不同程度地冲击着当时的社会秩序。在危机状态下,政府将灾害信息纳入管控的范围,努力建立有效的信息传输渠道,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以保证信息的上通下达,为救灾决策和行动提供积极支持和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79.
80.
《吕振羽诗选》是研究吕振羽晚年思想和学问的重要文本。民族史和史学史是吕振羽晚年用功较多的两个领域。诗中讴歌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以及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领袖。咏史诗中关于中国古代史家和史书的篇章,反映了吕振羽对史学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包括:要坚持唯物史观的指导;要批判地继承古代史学遗产;要开展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