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82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公益广告的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告作为人类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 ,必须通过塑造一定的价值理想、提供一定的价值规范来为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相应的价值引导。公益广告以社会热点现象为切入点 ,宣扬传统美德 ,匡扶正义 ,针砭时弊 ;公益广告在淡化商业性的同时 ,载体空间容纳了更多的文化主题。好的公益广告能引起共鸣、引起思考、引起行动  相似文献   
62.
20世纪20年代前后,中国兴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两千余名青年学生纷纷赴法,这在中国近现代留学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湖南青年赴法人数几乎占全国总数的四分之一。他们积极投身勤工俭学实践,组建团体,并参与组织了"二·二八运动"和进占里昂大学斗争,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3.
形象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象权是与肖像权既相互交叉又相互独立的人格权利,它弥补了传统人格权制度在商业性使用、开发特定人身分特征领域存在的法律空白,该权利仅限自然人享有,其部分权能够在权利人死后延续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64.
唐宋以来的科举制使广大下层士人通过科举而登上仕途 ,社会地位的变化产生了富贵易妻的社会现实。早期南戏中的婚变戏以此为题材对负心士子进行猛烈的抨击批判。产生了与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社会效果。婚变戏的翻案体现了封建社会主流文化与市民文化对这一题材的改造及艺术的提高 ,并形成南戏婚变戏的思想性局限性和艺术性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金融监管的综合化又称金融监管的单一化 ,是当代金融监管改革与发展中的新趋势。金融监管综合化进程中存在两种途径选择 :一种是完全综合化模式 ,即建立一个新的综合监管机构 ;另一种是相对综合化模式 ,即通过监管权的再分配提高监管的综合化程度。金融监管综合化存在的问题是 :尚未获得成熟的理论模式 ;对人力资源环境条件要求较高 ;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的金融监管只能选择相对综合化模式。  相似文献   
66.
在大学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大学领导者的行为文化对整个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大学领导者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道德行为、管理行为、学术行为、社交行为和言语行为等。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学领导者不仅应该积极倡导大学文化中行为文化的建设,更应该在行为文化建设上作出表率。  相似文献   
67.
网络游戏文化身份的合法性时常受到质疑,根源在于哲学上游戏概念与艺术及自由的关系、社会学上游戏的原罪观、以及大众文化的原罪.因此对网络游戏文化存在的合法性的确立也就建立在对这三方面的剥析上,以及网络游戏文化结构的解析上.  相似文献   
68.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可分为同文会意、异文会意、对文会意三类。会意字的结构和汉语短语、词组结构有某些一致性,可分为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并列结构、偏正结构、动补结构,其结构具有平衡性、具象性、整体性、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9.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新路径与新阵地。然而,由于我国高校众 创空间的发展大多处于起步和成长阶段,其发展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发展及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用的发 挥。通过对四川省高校众创空间的实地调查,分析当前高校众创空间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提出解决对策,尝试为高校众创空间 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0.
明清时代是中国古典小说最为灿烂辉煌的时代,塑造出大量与封建传统道德和伦理纲常格格不入的"离经叛道"者。本文就明清小说中"离经叛道"者的形象进行初步探析,并从社会及作者自身两方面对其形成原因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