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迄今为止,在经济发展中忽视市场采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发展的确谈不上大的成功,在生产目的上富裕、平等与福利三大指标衡量似有“东不及西”和“北不如南”的感觉。这一现实,使一些国家纷纷提出改革,寻求新的发展模式,重新确认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在我国则出现了“国有财产私有化”的主张,并且在自由化思潮中被少数人当作蛊惑人心的投石。私有化主张的基本论点有二:一是说“财产公有与市场机制是一对相互否定的范畴”,没有“多个独立的产权间的相互交换”,那么完全的、不被扭曲的市场是不会出现的。二是说“……与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没有挂钩的公有制”,是一种“虚幻的‘无主所有’的所有制”,“因而严重扭曲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造成了“效率低下”。美国某大学的中国学者和博士生的建议书更说得危言耸听:《国有财产个人化:中国经济改革的趋势和选择》。一句话,中国改革在一些人看来除了只有彻底的私  相似文献   
12.
戊戍时期是新旧文化斗争的重要时期,也是封建文化教育向资本主义文化教育过渡的重要时期。其时,存在着截然不同的两种劝学观,一种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中体西用”劝学观,一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劝学观。本文通过对这场斗争特点的剖析,试图把这一阶段的文化教育演变过程加以历史的、动态的考察。  相似文献   
13.
14.
如果我们把真理定义为: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并且承认所有逻辑规律的有效性,则我们就有两种确认真理的方法。对于任意一个陈述A说来,A被确认为真理,当且仅当(1)A为另一真陈述或者真陈述的合取T所蕴涵,或者(2)A能经得住实践的验证,即它能在实践中被证明为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相似文献   
15.
一、农村儿童公共活动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全面发展、全面参与家庭生活、文化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权利是儿童应享有的基本人权之一。我国城乡儿童全面发展和参与文化生活权利的实现程度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农村儿童的教育环境尚不充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评价中心技术核心工具之一的公文筐测验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评价。阐述了公文筐测验的理论基础与信、效度,揭示了公文筐测验在甄选人才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阐明了公文筐的优势,指出了其存在的局限性,同时介绍了目前公文筐测验的实际应用与未来发展展望,从而帮助人们全面、正确地认识公文筐测验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客观性是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科学特征。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中具有客观性的丰富内涵。邓小平历来对客观性问题十分重视,体现在他客观地评价毛泽东、"一国两制"构想的客观性问题等方面。邓小平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方法具有下述特征:一是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统一;二是批判性思维的客观性与实践观点的统一;三是求实性与创新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组织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描述了构建组织文化的意义 ,进而分析 2 1世纪对构建组织文化提出的新要求 ,最后表述了本人对新时期构建组织文化的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孕育期、独立期、完善期以及深化发展的新时代四个阶段。从学科性质出发分析民族教育学对教育学的影响,发现中国民族教育学的发展至少在学科知识的创生、学科体系的完善、研究方法的丰富以及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四个方面对教育学产生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学的发展,增强民族自信、教育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不同语言背景的人进行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手段。英语教育在社会的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将全球不同区域的人联结起来。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英语教学中有关母语/非母语教师的二分法争议日渐激列。在泰国的英语教育中一直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错误认知:如果一个人具有越接近英语母语者的英语能力,那么其在泰国从事英语教育的交流能力就越是不成问题。本文旨在以当关泰国占主导地位的英语母语者规范和英语教学范式为参照,对传统的非英语母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提出批评,因为这种认知与当今世界交际中的社会语言现实其实是相互矛盾的。本文将从专业身份认同视角,结合当前泰国教育发展大势下的英语教学方法的新定位,重新认知非母语英语教师的地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知在英语教育中培养学生英语国际交流能力比培养其英语母语交流能力更为重要这一观点。此外,我们不将提出关注泰国英语教育中的教师身份认同与范式转换等问题建议。这些问题的研究为重新审视非母语英语教师的价值提供了更加多维的视角,其中包括了:教师资历评估视角、学生视角和管理者视角。希望本文的思辩性讨论与分析能对在泰国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教学范式带来新的审视,以促进人们对教学范式的重新思考,去适应全球国际交流的现实需求,尤其去适应国际交流与英语教育并行发展时代对于英语学习者外语交际能力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