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8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亲子网络家庭──中国农村现代化变迁中的一种家庭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子网络家庭──中国农村现代化变迁中的一种家庭类型郭虹一、网络家庭的构成内容和功能中国社会学界近年普遍公认,核心家庭已成为中国农村家庭的主要类型。鉴于这种核心家庭具有其独特浓重的中国色彩,故而有别于概念中的核心家庭.作为后者在家庭结构中强调的是夫妻的...  相似文献   
22.
本文认为,孔德所提倡的“拒斥形而上学”,铸成了迄今为止社会学学科的传统思维模式,这一思维模式既促进了社会学诞生以来社会认识的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发展,但同时也正是造成社会学的危机和难以克服危机的根源所在。西方社会学界之所以惮精竭力依然无法消除危机阴影的困扰,关键之处就在于用传统社会学的思维模式和学科眼光去寻求摆脱传统社会学危机的出路,结果当然也就无法超越危机。因而社会学的再发展必须跳出“拒斥形而上  相似文献   
23.
现实青年宗教心态浅析郭虹青年宗教心态是指在青年中存在的对宗教的兴趣与态度。在我国青年中,宗教心态作为一种群体心态出现为时还不长。在建国以后四十多年中,无神论的教育和社会影响使宗教思想和有神论观点一直处于被排斥的境地,故而青年中受宗教影响者甚少,也谈不...  相似文献   
24.
改革开放中蜀人心理文化冲突浅论文献良心理文化是存在于文化主体人的各种行为之中的精神文化特质,其核心是价值观、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蜀人心理文化有了很大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中国内陆的全方位开放,蜀人面临的心理文化冲突也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25.
一、社会学理论分裂的根源和统一的基础纵览社会学思想发展的历史长河,横观当今社会学众多理论流派的争奇斗艳,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理论争论都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即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如何。正是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上,形成了社会学中的不同理论倾向。以杜尔凯姆为代表的理论家,高举孔德的旗帜,发展了“自然主义的”理论倾向。他们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强制作用,认为社  相似文献   
26.
本文提出,在基督教文化覆盖的西方,焦虑情绪缠绕着新教徒以至西方人的内在心灵,并弥漫于西方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而在儒家文化浸润的中国,忧患意识则深深地根植于古代士子的灵魂深处并积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性格。新教徒的焦虑和士的忧患虽然是两种特殊的文化心理,但从本体论角度看实际上具备一个相似的两极心理构架:一极是对人的自我及其有限性的意识,这是产生焦虑与忧患的主体因素;一极是对与人的有限性相对照的无限者的意识,即新教徒对上帝和士子对天的意识,这是产生焦虑与忧患的客体因素。本文对新教徒的焦虑情绪和中国古代士子的忧患意识这两种心理动力和现代社会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7.
中国民族文化再生运动有两个误区,其一是目标误区,即从传统民族精英文化中寻求民族文化与现代化运动的衔接点其二是方法误区,即哲学似地从某种既定精英价值前提出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提出应该如此的主观愿望.本文认为,乡镇企业的崛起既是一种经济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乡镇企业所蕴涵的文化模型和文化价值意蕴,其基准原型是民族传统大众文化而不是民族传统精英文化.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随着乡镇企业在新世纪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其所蕴涵的文化模型和文化价值必然向全社会辐射,从而使经过创造性转换的大众文化中的精华部分既成为民族文化再生的价值主体,又成为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相整合的功能主体.  相似文献   
28.
在我国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时期,社会发展问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份,第一次与经济发展相并列而正式见诸于全国“六五”计划,称之为“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它表明我国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已跃入一个新的阶梯。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发展问题常常被经济狂热症、投资饥饿症等“唯经济论”现象所  相似文献   
29.
文化特性是各个民族独创性的生活模式,它的多态性存在方式,被认为是人类未来发展潜在创新力的源泉。因此,保存、维护和发展民族文化特性,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而探索民族文化特性的生存发展机制,则是跨文化多学科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民族文化特性,涉及到它特定的历史、生态环境、语言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然而,要清楚地认识这些因素如何聚合成某个民族文化的特性,如何成为一个民族群体社会活动的共同内在行为倾向,却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对此,跨文化心理人类学(Cross—Cultural Psychological Anthopology)经历了从摩尔根、巴蒂斯安、M·米德、弗兰克尔到凯勒、弗洛伊德、弗里德曼和库歇尔等诸多著名学者的近百年研究,并在对世界各大洲不  相似文献   
30.
自2002年以来,许多城市都掀起了社区建设的高潮。各地政府做了相当大的投入,也做了不少努力,就形式上看,也产生了一些效果。但从总体上看,目前轰轰烈烈的社区建设还仅仅是政府和政府部门、机关的行为,社区的主体——社区居民和社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