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综合类   13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评墨磊宁的《立国之道:现代中国的民族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琪 《民族研究》2012,(3):104-106
在东西方学界,关于中国民族识别的研究已积累了相当的成果。在现有的"反思类"著作中,一系列试图拆解现今民族分类框架的著作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大多以解构主义理论为背景,重新检视这场耗日弥久的国家工程对"民族"的认定所起到的作用。在这样一个业已被过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康海在散曲、散文、诗歌方面的创作思想及其作品分析,认为康海是明代中期文坛的重要人物,在明代中期是可以与李梦阳相提并论的文学家,他们共同领导了文学的复古运动,对明代中期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由于其性格耿介直率,张扬凌厉,受到"刘瑾事件"影响,罢黜回乡后又过度的放浪形骸,纵情恣肆,引起了后人对其品格误解,但这并不能影响其文学成就及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23.
普鲁弗洛克是托·斯·艾略特的早期诗篇<阿尔弗瑞德·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中的一个生活灰色的中年男子形象.文章运用精神分析和文本细读的方法,通过剖析普鲁弗洛克的内心世界,发现普鲁弗洛克一直思量的重大问题就是一夜情的问题,他的傍晚出行是去求性,而不是去求爱,却在担忧和理智的约束下成了泡影.因此,普鲁弗洛克的情歌不是爱情之歌,而是性冲动对抗性压抑的一夜情歌.  相似文献   
24.
《庄子·天下篇》云:“与天地精神相往来。”我认为,用这句话来概括中国文论的精神再好不过了。中国文论与天地万物甚至庸常生活血脉相连、精神相通。从万物之理可以感悟文学之道,相对“抽象”的文学之理也可用花鸟草木甚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作比。  相似文献   
25.
师海军 《理论界》2012,(10):126-127
古装影视剧在当下的影视圈非常流行,拥有广大观众,但有些剧作却与基本历史事实相背离。一是对服饰、道具等疏于历史考证,二是专门设计一些无聊情节作为噱头。这不利于影视剧的创作和发展,也与我们正确认识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向相悖。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一类重要的民族图谱,清代百苗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描绘中国西南边疆“苗蛮”的形貌、文化与生活,在一帧图幅内,搭建起视觉语言和文字语言之间的桥梁.百苗图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古代中国的“华夷之辨”和清代苗疆的社会历史情境构成的对应关系,使其成为一类典型的社会性艺术.百苗图这一图类是清帝国边疆想象与具象的再现,是以视觉媒介为载体对苗疆社会历史情境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转译”.对百苗图作出基于叙事学和符号学的文本分析,能够得以一窥清代国家对于边疆“异己”的再现策略,并解读图像文本中蕴藏的文化符码和象征意涵.  相似文献   
27.
以三大商业街为例的调查表明,岳阳市的商业街道36%的店铺注意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语言特征上进行创新,认为店铺招牌的语言特色更为重要;46%的店铺更注重因地制宜,将招牌名称和谐地融入地域文化,认为与地域文化相融合比新奇的语言更为重要;店铺命名要讲究名称的简洁、突出店铺的个性、注意语汇的规范、关注商品的透明度,这将有利于城市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8.
在我国的经典诗词中,"物是人非"是一种重要的抒情范式。这一抒情范式的特点,便是借宇宙自然中永恒不变的物象来凸现人生之短暂、人生的多变,生发出人类共有的感情,从而警醒人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诗经》中已出现了这一抒情模式。不过在唐以前,"物是人非"这一抒情范式表现得较为单调,内容多为悼亡诗和咏史诗。唐以后,伤逝、咏史怀古、离别、思乡、闺怨等各式主题都大量采用这一抒情模式。这也说明"物是人非"这一抒情范式适应主题的普泛性,几乎成为人们的"心头语言"。"物是人非"抒情模式一般所采用的表现手法有今昔对照、情以物迁、虚实相生等。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类有一种生而有之的"悲愁感",这一"悲愁感"是"物是人非"生成的心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9.
"形式"本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在中国古典诗学理论中虽无与之完伞对等的范畴,但相关的思想和论述却非常丰富.受"诗言志"、"文以载道"等传统文学观念的影响.加之有搞"形式主义"的嫌疑.研究者们多重视传统诗学内在精神的分析,而对于关涉汉语诗学本体的"形式"则有所忽略.这样,我们对中国古典诗学形式批评的本土特色和内在规律就无法作整体的把握.形式批评研究就是回归汉语诗学本体的研究,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观念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0.
生态理念往往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社会色彩,生态文学艺术具有突出的批判性与反思性,生态批评也因此而有着鲜明的社会、政治性色彩。虽然生态话语具有突出的政治性和批判性,但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又不能沦为生态话语简单的"政治传声筒",而应该注重生态理念、生态思维的形象化和情感化,尽可能采用审美的方式与生态进行对话。生态话语审美化,是生态批评重要的诗意之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