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0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明代万历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长期被一批学者视为旁门左道,遭尽非议,但实际上它们为《诗》学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它们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了学子的应试需求,而且其批评样式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所以在明清两代还是有一批有识之士乐此而不疲,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为《诗经》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诗》学宝藏与文论遗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归有光散文有两个突出的主题,一是抒写亲情,二是批判社会.这两类文章是他散文佳作的渊薮,精彩最多.他之所以集中写这两个主题且佳篇迭出,是个人的遭遇和经历使然,与他精神和心理的剧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试论语式     
语式是指短语的语法结构的格式,即指由一定语法形式显示的表示一定语法意义的短语的结构格式。具体可表述为:由词类序列形式显示的包含句法结构、语义结构以及语用功能的形义匹配的短语结构格式。基干语式是"语型-语模"的结合体,语式自身整体的、独立的语用功能意义称为"语式义"。语式分析,是对某个特定语式的"语型"、"语模"、"语类"(语式义)以及该语式在句子或句式里的应用性进行的分析。笔者在本文中对若干语式作出的构拟和描述,旨在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4.
罗书华 《齐鲁学刊》2001,4(3):71-77
中国传奇喜剧英雄形象的喜剧魅力虽然与他们童稚般的滑稽性,抗敌、治恶、惩奸、反皇的崇高性,以及这两者的奇妙结合紧密相关,然而他们动人心魄的喜剧底蕴和根本乃在于传奇喜剧英雄们是原始生命、真纯生命的化身,在于他们对整个封建文明的强力背弃,以及向纯粹生命的回归。在他们身上,偶尔也可以看到生命的孤寂和悲凉,但他们最终展示的却仍然是生命的强大、旺盛和灵动,以及这种生命的处处得胜,让人感到生命的无尽喜悦和欢欣。或许,这正是一切喜剧、喜剧形象的根本,正是喜剧性、喜剧精神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5.
汉语方言大词典》利用古今学人丰赡的资料积累,收列词目21万余条,引用口语例和文献书证数十万个,涉及古今语言文字类文献资料一千余种,其他各类文献资料如诗文、词曲、戏文、笔记、小说、野史等近三千种。编纂方法上具有为所列词目——标注词性和方言系属等创新特点,但也存在着对同形条目有处理失当之处等缺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6.
张豫峰 《中州学刊》2008,(2):246-248
现代汉语中与致使语态相关的致使语态句有五类"使"字句、"把"字句、"得"字句、使动句和使成句.其中,前三类句子为有标记致使语态句,后两类为无标记致使语态句.它们有不同的句式意义,所表现的致使义呈现一种连续统状态.在这五类致使语态句中,"使"字句是典型的致使语态句,使成句是非典型的致使语态句.  相似文献   
17.
宁波大学王苹副教授的《汉语修辞与文化》已于2007年5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我知道这是她十多年来奋力拼搏结成的果实,十分不易。多年以来,她细心地观察语言社会中的各种现象,搜集了大量的实际语料,再按不同类的修辞现象,分别概括成各自的规律,终于集中地展示在这本书稿之中,  相似文献   
18.
19.
20.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对于作品中描绘女性美丽和男女情事,既有避忌、否定的一面,又有肯定的一面。有几种值得注意的情况:一,将此类作品与政治教化牵强地相附会;二,强调某些作品抑制情欲、"止乎礼义"的意义;三,容许较含蓄、优雅的写法而反对细致、刻露的描写;四,公然肯定此类作品,甚至歌颂男女之爱。古代文学批评这方面的内容,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