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797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341篇
社会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俄罗斯经济转型与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新龙 《理论界》2007,(3):198-199
重获独立后的俄罗斯经济转型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以“休克疗法”进行的最初转型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灾难,在修正“休克疗法”并提出“第三条道路”改革路线后,俄罗斯经济走上了恢复与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62.
王珍喜 《兰州学刊》2006,(4):12-13,141
陈序经是“全盘西化”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全盘西化”主张最坚决、最彻底、最系统,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有独特的位置。本文从文化哲学的层面,对陈序经的“全盘西化”思想作一概要的评介,以期对“全盘西化”论的真义和得失有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并对当前的文化实践活动有所回应和启示。  相似文献   
63.
本文试图通过对冯友兰先生的中西哲学史比较研究思想的分析,揭示出其从求异到求同,进而会通中西,建设未来哲学体系的构想,从其思想中透视出我们对待传统哲学和文化应采取的态度、立场和方法.  相似文献   
64.
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哲学的重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说斯大林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家对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路向,那么以卢卡奇、柯尔施、葛兰西及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则形成了另外一种路向.  相似文献   
65.
董美珍 《晋阳学刊》2003,(5):105-107
21世纪,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经济形态使信息科学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先导与主流,这不仅给科学女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又使女性面临很大的挑战。作为科学技术的生力军,科学女性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21世纪是科学女性大发展的时代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前50年,平均每10年有一位女性获诺贝尔奖;而50年代以后,差不多每3年就有一位女性获此殊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21世纪将是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的“全球信息世纪”,这为女性的成才与发展,开辟了广阔的新天地。1.科学女性群体将不断涌现据悉,在科学技术最为发达的美国,摘取到…  相似文献   
66.
以“重玄”名家的唐初学者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不是音韵训诂的朴学,而是侧重于义理上切身领悟、大力承继老庄置身于“在世之在”的特定语境而阐发的对人生根本困境的“终极关切”、“真精神”,是对原始道家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以道为本,援佛入道,将“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家之道“创造性地误读”为一种历史新范式─—“重玄之道”。其思想底蕴乃为排谴“在世之在”存在论的悖谬与苦痛。  相似文献   
67.
李丽 《兰州学刊》2005,46(3):63-64,26
儒家思想的重要特征就是把将真、善、美结合起来的"乐"作为最高境界的情感体验,主要包括情感层面和本体层面的体验和领悟.在关注休闲的今天,研究儒家的"乐"教思想对于真正领悟休闲的内涵、提高现代休闲质量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8.
谈谈接受美学及其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研究文学接受和影响的新方法,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思潮,在当代美学史上已占一席重要的地位。正如美学先于文学理论一样,接受美学也先于文学学而出现。在美学理论中,很早就有着关于“接受”的思想:德国F·史雷格尔(1772—1829)在《论莱辛》一文中就曾提出“效果批评”的概念,注重一种直接导向接受史现代模式的批评“效果史”。1932年,E·茹尔茨提出要在读者身上进行分析,究竟“何种心灵状态和精神状态”使他特别容易接受某一作品。1957年,M·格莱茵纳尔指出,作品与接受者这一关系比作者与作品这一关系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什么是历史的决定力量?中国学术界目前或明或暗地盛行着两种观点。一种是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方式决定论”,另一种是异军突起的“文化决定论”。对于第一种观点,因其早已家喻户晓,本文在此暂不赘述。而持后一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广义的文化即人化,它映现历史进程中人类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和方式;依据其领域不同,可分为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和价值认同系统三个层次。每一种文化模式都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层,包括人们创造的各种物质与精神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积淀着人际关系及规范化的社会制度;最内层…  相似文献   
70.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坚持唯物史观,从对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把握规律性,进而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的思维产物,体现了战略家和哲人的世界历史眼光。表现了以他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历史进程的自觉把握。我们在认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绝不应当忽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