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11.
执政能力是党的各方面建设最集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建设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对党的建设系统的丰富和完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环节包括营造有利的执政环境、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采用科学合理的执政方式、夯实执政基础、加强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等方面.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落脚点,是党的宗旨和目标能不能最终实现的决定要素,是党的建设成效最集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2.
孙谦 《江淮论坛》2004,1(3):68-71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而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即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则是不同的。创新将是2l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国家必须加强调控和引导,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其它各个方面的创新,以促进中国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3.
陈炜 《兰州学刊》2004,(2):39-41
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是一种具有开放性的理论体系 ,而不是一种完满的自足体系。可以伴随时代的进步、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 ,可以不断的接受社会科学理论中的各种有益的成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现实的和富有生命力的原因所在。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突破了泛意识形态化的理论体系 ,坚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 ,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4.
试论社会主义与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社会主义离不开公平也离不开效率.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正确的,但是社会主义的整个价值取向不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更不是只讲效率不讲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平体现在三个环节上起点上的公平,市场中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三个环节必须是一个完整的链条,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失去公平性,其后的环节也将失去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5.
党的十五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这一成果凝聚着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自始至终闪耀着创新精神的光芒,是创新精神的光辉典范,在全民族大力提倡创新的时代,我们深入体会邓小平理论创新的精神,无疑是我们学好这一理论,并学以致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6.
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发表的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来关心和支持."就根本目的而言,素质教育所要解决的实际上是如何培养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富于应对各种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17.
刘致丞 《理论界》2012,(4):95-97
道德是德性与规范的统一。如果说规范侧重外在规则、秩序、制度,德性则直指人内心。西方诸多伦理学家,如亚里士多德、麦金泰尔等,通过德性与人性、德性与共同体关系的论证,把德性建立在理性基础上。本文以非理性因素作为分析对象,论证其作为德性构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原因有三:其一,在人类早期共同体生活中,其道德意识、道德情感事出自然。其二,人类德性中诸如情感等非理性因素,是理性的直觉,使向善、理性成为可能。其三,德性倘若没有情感等非理性因素,便不再完备。  相似文献   
118.
辛慧丽 《理论界》2009,(1):21-23
马克思对社会主义运动进行了理论和现实的论证,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物质前提,全球化带来的世界历史性交往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历史机遇;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社会形态嬗变与实现人的解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路径.马克思伦理思想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为社会主义运动提供思想指导.  相似文献   
119.
施复亮第三条经济路线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复亮第三条经济路线述论杨宏雨(复旦大学社科部讲师,历史学博士上海200433)抗战胜利前后,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引起了社会各阶层、各党派的普遍关注。中国向何处去?这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有个经济前途问题。战后中国经济的道路、体制等一系列问题常常引起...  相似文献   
120.
杨喜平 《兰州学刊》2008,(5):178-181
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揭示出,文明的多样性与单一化是全球化条件下的一对基本矛盾,虽然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存在与发展的前提,然而,在全球化时代现代文明正以其单一性本质和绝对性优势独霸世界,否定和威胁着文明的多样性。若任其泛滥,必将导致人类文明在单一化发展中走向衰亡。回归文明的多样性,要求每一个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同时限制其单一性发展,保持与创造本民族文明的独特性,实现现代文明与各民族传统文明的融合和共存,并对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有所贡献,而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思潮所大力倡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