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13,(12):44-46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对党和政府的舆情应对能力带来很大的挑战。因此,建立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2.
李莹 《社科纵横》2013,(7):80-82
根据对天津市居民的调查分析,不同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和收入者生活满意度差异显著;回归分析显示,在与自评总体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的各因素中,城市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生活变化评价,再次是个人生活满意度,上述因素均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3.
舆情研究是在吸收借鉴舆论与民意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舆情概念的提出和舆情研究的发展反映了我们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现实要求,突出舆情的政治指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随着转型期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化、公民社会力量的增长和网络表达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在整个社会舆情中的地位和影响日益凸显,舆情的内在诸要素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而舆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应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丰富与拓展。  相似文献   
104.
张文英 《天府新论》2013,(3):133-138
保民重民、推行仁政是儒家的政治理想,也是君主“以德配天”取得统治合法性的重要依据.因此,广求民瘼、观纳风谣成为君主决策的重要参考.考察谏诤、清议、谣谚等古代民意表达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认识民众的态度与行为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还可以以史为鉴,对完善当代舆情表达、汇集和分析制度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5.
移动互联时代崛起中的虚拟社会管理机制建构,是适应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需要的应然选择。其中,既要从现代舆情视角出发,对虚拟社会管理机制的概念与内涵进行阐释,亦应厘清管理主体、管理服务对象、工作规章和操作方法等要素;同时,还需对组织合作机制、汇集分析机制、沟通互动机制及管控引导机制等四大子机制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06.
林竹 《社会工作》2008,(10):45-47
社区居委会是城市的最基层组织,它应该是汇集社情民意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中社区居委会在汇集社情民意过程中还存在着障碍。本文将对形成障碍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克服障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7.
刍论中国古代舆情收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舆情收集制度可以大致归纳为采诗观风制度、吏民上书制度、朝议制度和官员巡查制度。采诗观风是一种古老的舆情收集方法,目的是观风察政,通过它可以体察民情,了解民俗,人们也能比较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吏民上书言事也是执政者了解舆情的一个重要方式,其目的是劝谏统治者,具有多种形式;朝议也叫集议,朝议是官员们对政治的议论和对舆情的反映,因而是沟通皇帝与民众舆情的中介;官员巡查则是官方主动收集民间舆情的重要措施,每一种巡查方式都会根据需要探访的不同的舆情信息采取或"明察"或"暗访"的手段。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对我国古代的舆情制度进行梳理,无疑是对于我国舆情基础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8.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毕宏音 《社科纵横》2006,21(9):38-39
网民心理特征分析是网络舆情研究涉及到的重要内容。目前,网民心理不仅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更受到西方各种理论和思潮的冲击。主要呈现出九大心理特征:第一,渴求新知;第二,猎奇探究;第三,彰显个性;第四,娱乐时尚;第五,减压宣泄;第六,跟风从众;第七,追求平等;第八,渴望创新;第九,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09.
2004年舆情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舆情研究是新兴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标志着党在提升执政能力的过程中,对舆情研究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目前,对国内的舆情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研究成果属于应用性研究范畴,而对舆情理论的研究尚显不足。对2004年我国舆情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多视角的舆情现实问题研究进行了讨论,勾画出当前舆情研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10.
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社会性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群体性突发事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关于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究竟属于何种性质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需要对我国目前复杂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人员构成、表现形式以及动机和后果等可以作为其性质判断的具体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