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
新形势下的社会冲突大多数源起于基层。亟需我们稳定基础、防治兼顾。天津市唐口街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建立群众诉求调处四级网格的做法,为疏导和化解基层冲突纠纷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2.
李莹 《理论界》2008,(7):195-196
民意与若干社会科学理论相关。具有近似地位集、地位序列和角色集的人持相似的意见。民意的传统理论将对民意的观点限制在政治方面,而民意调查者记录所有主要生活领域中的意见。从社会分层的视角看,民意研究者应当区分社会精英与其他国民的意见。  相似文献   
43.
公众认同在公共政策运行过程中具有基石作用,公共政策的制定应以公众认同为基础,公共政策的运行应以公众为主体,公共政策效果的最终评判者是社会公众.我国政治生活的不断民主化、法制化,为建立公共政策与公众认同的积极互动关系奠定了基础,但也存在偏差.不断提高公众认同水平,是政府和公众的共同任务.  相似文献   
44.
<正>古人云,治大国若烹小鲜。当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频频袭来时,一个地域广袤、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并拥有灿烂中华文明的大国,该如何正确把握时代的脉搏以实现良善治理?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在国家发展的新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人郑重宣  相似文献   
45.
本文提出并分析了"舆情雪球"现象。"舆情雪球"现象是新媒体环境中网络舆情与舆论之间相互转换和反复推动的一种直接结果。依靠新媒体手段(如微博和手机上网等),网络舆情经常和大量地转化为网上舆论和社会舆论,而后者又大大地刺激了前者,如此往复地强化了民众的利益诉求,增加了对政府民生工作及其他各项工作的监督。"舆情雪球"现象的出现,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的存在,也不得不更加重视民意诉求转化为社会舆论后对决策过程的压力作用。  相似文献   
46.
郭鹏 《社科纵横》2014,(10):122-125
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推广,民众越来越多地借助网络获取资讯、发布消息、发表意见,网络民意已然成为中国政治生态当中不容轻视的重要力量。实现网络民意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常态对接,不仅能够扩大民众在政治生活当中的话语权,疏导社会不满情绪,而且有助于提升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水平,建构包容、理性、协商的政治文化。应通过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群众监督机制、改进议程设置机制、依法打击网络谣言等,逐步推进常态对接的制度化建设。应将网络舆情作为突破口,加强网络舆情的搜集与分析。  相似文献   
47.
舆情支持作为正向舆情,是实现良政善治的重要基础。本文在阐释舆情支持概念的基础上,揭示了舆情支持的五大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所具有的刺激和示范、维稳和疏导、指示和预测、推动和建构四大现实功能。  相似文献   
48.
民谣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不仅用于褒奖善贤,而且用于贬斥奸邪。不仅能够成为发生重要影响的公众舆论,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政治宣言和政治主张。中国历朝历代,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重视舆情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对反映民心、民情、民意的民谣也特别的重视,因此,古人有"审乐以知政"的说法。民谣折射出百姓人心的向背,是社情民意的重要信号,同时也是一种良性的民怨宣泄途径,值得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9.
文章在阐释诉求表达实现机制概念的基础上,强调了该机制中决策主体的多元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多元化决策主体在诉求表达实现机制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尊重利益、承认差别、促进沟通、协调整合、客观可行和促进发展等六大功能。  相似文献   
50.
对当前民众社会心态的基本判断及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淑春 《社科纵横》2008,23(4):68-70
社会的和谐归根到底要体现为社会成员心态的和谐,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亟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当前民众社会心态的基本状况进行了总结,对民众社会心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凿社会心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