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17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从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高度,探究舆情工作与协商民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比较新颖的研究视角。舆情工作与协商民主相互结合的连接点,在于协商民主工作在解决具体协商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相关的舆情问题。舆情工作促进了协商民主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明确协商民主工作的目标,扩大协商议题的范围等。此外,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推动网络舆情工作与网络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2.
《社科纵横》2016,(1):25-28
民意与政策的相关性是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表明在一些西方民主国家中,政策与民意调查结果背离的情况大量存在。其原因一是民意在向政策转化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阻碍与困难,二是民意自身的特性增加政策参考难度,三是民意调查技术层面存在的缺陷与障碍。  相似文献   
93.
张丽红 《理论界》2008,(2):237-238
社区党组织是社区居委会舆情疏导的核心力量。龙头、示范、导向和协调作用是社区党组织舆情疏导的主要方式。社区党组织舆情疏导的特点为:居民群众的舆情是其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施中介性社会事项是舆情疏导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整合社区各种力量是舆情疏导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4.
舆情疏导的基石:宣传和动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淑春 《理论界》2008,(8):160-161
在新形势下探索创新宣传和动员的模式已经成为党和政府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其中,关注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宣传和动员的立足点。因为大多数的不良舆情和问题舆情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因此,宣传和动员要在舆情疏导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9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配合和相互统一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蓬勃发展的经济基础,还需要安定有序的政治环境和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和谐的社会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在要求,它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良好的心理氛围,从而推动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在社会转型加快和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社会心态的状况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影响更大,没有民众和谐良好的心态,就不可能有真正持久的、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也就不可能有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各种舆论导向运行机制,注意正面引导,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强社会利益公平分配的监管和调控力度,使广大民众真正树立起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6.
当前我国思想理论领域的舆情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思想理论领域总的形势和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动向、新趋势.为此,要做好思想理论领域的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坚持以人为本,以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随着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不断加剧,中国公众的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的行为也逐渐增多。2012年7月初,因担心钼铜多金属资源深加工综合利用项目引发环境污染问题,四川省什邡市部分市民聚集在市委、市政府门口,反对钼铜项目建设,并最终演变为群体性事件,整个过程确实值得政府认真反思。地方政府应该以"善治"的理念,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地通过沟通、谈判、博弈,来形成共识,才是促进政府决策科学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8.
卢梭作为理性主义的代表,强调公众舆论是理性的,形成于相对封闭的空间,主张通过公众共同参政议政建构自由平等的社会。李普曼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强调公众舆论产生于开放、互动的空间,容易受到外界力量的影响,具有非理性的特征,因而未必能够主导政府决策。这两种舆论观点为舆情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迄今仍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舆情空前高涨,群体性事件的网络特征日渐凸显。网络舆情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群体性冲突的形成发展机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背景下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就是一种从网络民意到网络民怨再到网络民愤的过程。因此,如何针对网络舆情与群体性冲突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的预警、监控、引导和回应机制,提高群体性事件的情绪疏导和矛盾化解能力,成为做好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工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0.
张文英  李华 《社科纵横》2009,24(8):112-113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关系着传统政治文化的传递和政治体系的稳定。网络在青少年中的高普及率导致其在青少年政治社会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一方面培养了青少年的政治认知能力、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另一方面却带来诸多挑战。因此,如何规范网络空间,如何同其他政治社会化机构一起更好地发挥社会化功能,保证传统政治文化传输的健康有序,是转型期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