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在很多论者眼里,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大量工人加入到以青洪帮为代表的帮会中。对于这一现象的解读离不开当时政治态势的变化。二十年代国共双方都在致力于发动工人运动,这使其不得不将与工人关系紧密的帮会纳入到政治谋划中,帮会由此完成了某种质变。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国共双方尤其是国民党在组织、政策、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使政治力量以及现代工会组织都难以向工人提供必要的保障,而帮会则迅速填补了这样的空白,这也加速了工人"入帮"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引发了生态环境等问题,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顺时而生。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之一,生态理论强调尊重客观规律、尊重自然,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分析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内容,探讨其当代价值,并就我国生态发展问题从政治、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高度符号化的时代,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崇高精神的传播需要依靠具体符号的表征即红色符号来完成。基于红色文化史实的红色符号,是促进红色文化有效传播的载体,它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的凝练表达,更具有国家意识形态与革命符号属性。从符号学角度对红色符号进行理论阐释,可以明确红色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红色符号依靠“能指”表征红色精神,唤醒红色记忆;借助科学技术形成红色拟象,创设出虚拟的红色革命情景引发情感共振;以介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传达社会价值导向。红色符号融入日常生活中,在浸润式思政教学、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及红色文创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高度,对于在新时代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阐述。文章从“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哲学内涵及其关联性入手展开分析,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辩证关系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对于新时代研究在统一战线工作中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抗战的胜利带来了"重建国家"的诉愿、共识与使命。国民政府与社会团体曾就此进行过各种探索。在战后农建探索进程中,中国建设协会的建设思想步趋成熟,这种成熟不仅体现在其对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之重要地位的深刻认知,更在其对农建问题之症结的反思与洞析中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16.
儒家修身思想跨越千年的发展,传承至今,其丰富的修身理念影响了无数的仁人志士。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信息爆炸式传播,修身思想的精华之处仍然可为高校德育所用。本文主要从儒家修身内容入手,分析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然后借鉴儒家修身思想,促进高校德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19.
新时代以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乡村是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基于程序化扎根理论的研究思路,对26个数字乡村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三级编码,遵循“因果条件 脉络 中介条件 行动策略 成效”的故事线逻辑,围绕动力机制、组织引领机制、要素整合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及评价考核机制构建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模型。动力激励机制作为运行过程的出发点,组织引领机制、要素整合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是运行过程的重要环节,评价考核机制作为运行过程的落脚点,各个机制共同作用构成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完整体系,从而实现数字乡村建设理论机制循环运行。由于数字乡村建设内容繁杂,各地区发展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要因地制宜找准数字乡村建设关键发力点,解决各地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派参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时,进行了大范围的农村调查,通过《中国农村》发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政策,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但它也无法跳出当时历史条件的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