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4篇
综合类   331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玩偶之家》巧妙地运用了“前情回顾”法艺术结构。“前情回顾”绝不是“倒叙”,而是一种“补叙性”方法,或称之日“补叙性的戏”。作者将这一结构法交给剧中人物林丹夫人去编织。她和剧中几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及瓜葛,引出了几条矛盾线索,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完成了“前情回顾”,进而揭示了作品的妇女解放主题。“前情回顾”法使《玩偶之家》的情节结构极为紧凑而经济,使这部剧作产生了永恒的魁力。  相似文献   
82.
]汉族先民的下衣 ,最初是用来蔽前的  ,后来形成了遮蔽前后的裳 ;裤开始是先民用以御寒著在膝下的胫衣 ,后借鉴胡服才形成了前后有裆的穷裤。汉先民下衣的演进轨迹 ,展示了汉民族由愚昧到文明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3.
宝鸡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声调等三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它们自都有对应的规律,就宝鸡方音与普通话语音声母的对应而言,在翘舌音与平舌音、双唇音与唇齿音、尖音与团音、前鼻音与边音、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等方面,规律十分显。  相似文献   
84.
《安娜·卡列尼娜》完成于托尔斯泰“创作力量最旺盛的时期”[1] 。在小说创作的 19世纪 70年代 ,俄国农奴制改革已经完成 ,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作品中 ,作者从贵族婚姻和家庭关系这个角度 ,描写了 19世纪 7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同时塑造了一个具有个性解放色彩的贵族妇女形象。女主人公安娜 ,美丽、聪慧而又热情 ,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 ,为了追求爱情与幸福 ,不惜背叛自己的丈夫和所属的上流社会 ,表现了她不肯屈服的叛逆性格和真诚热情的内心世界。然而 ,安娜美丽的外表、反抗的性格、对爱情执著的追求并不能改变她走…  相似文献   
85.
时代、社会、尤其是知识精英群体人的价值取向影响制约着文学的价值走向,而文学的价值走向反过来亦给予时代、社会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人的价值取向的流变由“屈已以就群”而“屈群以利已”而个人本位主义的“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文学的价值走向也因此而形成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86.
《青春之歌》的情节结构非常明显地渗透着 50年代的时代话语 ,或曰革命话语 ,它构成了作品的表层显性结构。然而 ,总觉得有一条似隐非隐的闪光点洒落在那些强劲的革命话语结构中 ,它以一种饱满的力量潜入作品的深层结构之中 ,暗自推动着作品的发展 ,也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兴趣。那就是作家遮蔽不住的女性意识 ,即尽管杨沫在主观上追求的是一种与时代同步的革命话语 ,但天然的生命感悟及强烈的女性意识却不时浮现出来 ,以一种“稳定性特征”贯穿在作品中 ,成为对读者最具魅力的隐性线索 ,并推动着作品中的显性情节线索———革命话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王琼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9-71,108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88.
西周时期"孝"作为宗族内部的伦理规范,体现了制度上"私"法的性质。汉武帝时儒家正统地位的确立开启了儒家道德的法律化运动。儒家的学说与道德原则被吸纳入国家法律,成为法律的指导精神,"孝"受到国法严厉保护,体现了制度上"公"法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农民个人权利意识日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衰落、村干部的功利化等诸多原因,农村孝道出现由"公"法向"私"法转变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农村孝道的衰微。  相似文献   
89.
在元明清叙事文学中,张扬个性及情感的文学作品,结局或回归于"理"性,或就范传统礼俗,或约束于传统的价值准则,形成叙事文学中的"回归传统"现象。在伟大的思想变革之前,文学人物向传统回归是作品人物为改变境况、消除焦虑的作出的不得已选择;从作家角度看,向传统回归是作家慎重而自觉的刻意选择,其创作态度是积极负责的;回归传统部分,并非完全迁就"理",还有肯定与张扬情的内容,它是叙事的转捩点,新故事的渊薮,是对人物性格的升华,使得故事相对完整。  相似文献   
90.
佛教伪史《汉法本内传》与佛道论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法本内传>是一部成书于佛道论争异常激烈的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伪史著作.它不但完善了汉明求法这一传说,而且融入了另一部佛教伪史著作<周书异记>的主要内容;既继承了这一为时人信服的佛教来华传说,又突破了其原有的主题,增加了佛陀先于老子、佛教优于道教的信息.在叙述佛道斗法时,<汉法本内传>借鉴了佛经中佛陀与六师外道斗法的叙事框架和结构.<汉法本内传>中还有明显的佛道论争和佛讲的痕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