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65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6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6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7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建国以来,我国当代文学取得了丰硕成果。与此同时,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和研究领域,也是成绩斐然。可惜的是,对当代文学研究的综合概括并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著却一直未能见到。最近,崔西璐同志的《当代文学研究概论》(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填补了这一项空白。确是可喜可贺之事。这里,就其突出的特点以及当代文学研究方面所关心的问题以述浅见。一、宏观把握与微观研究的结合  相似文献   
72.
一般“外行”人都认为:上了大学中文系,就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多写,练笔杆子。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好写写,才上中文系的。可是现在有一种意见:中文系要取消写作课,或者将来取消。其理由是:入了大学就应该能写文从字顺的文章,写作  相似文献   
73.
“春天来到了鴨綠江”(1954)、“站在最前列”(1956)、“藍色的青棡林”(1958),是雷加继“我們的节日”(1952)后,发表的連續性的长篇“潜力”三部曲。解放战爭时期,雷加曾在东北某造紙厂作过长期的实际工作,并获得“模范厂长”的称号。“潜力”三部曲就是作家这段生活的結晶。“潜力”三部曲以东北某造紙厂为中心,展示了它从“八·一五”东北解放,到1947  相似文献   
74.
《诗经》中的民歌,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它是周代(指西周至春秋中期,下同)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和所有民间创作一样,它是劳功人民的理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但是,《诗经》民歌有它的独特的艺术成就。作为残酷野蛮的奴隶社会的战斗产物,它具有特别强烈的战斗性;与此相联系的,劳动人民在诗中显示了他们的不朽力量,诗中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至于它的古朴而又极富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更是独具特色。所有这些,正是《诗经》民歌最宝贵的艺术生命,值得我们加倍重视。  相似文献   
75.
关于「是……的」格式,几位影响较大的语法学家如黎锦熙、吕叙湘、王力等先生的著作中都谈到过,这几位先生都是就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三类句型出发来谈的.也许是由于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这样的分法本身存在问题吧,因此当他们谈到「是……的」格式时,就不能不受到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76.
《說文解字》一書,為治中國語言文字學之要籍,亦為治先秦兩汉之學術文獻者所不可不讀。其书括有條理,昔賢論之詳矣。而吳檢齋(承仕)先生之《六書條例》最為後出,於《說文》之体製統系,亦最能示學者以津逮。洵治許氏之書之檢度也。往年读先生是書,私心好之,以為折衷羣言,歸於至當,歷世以來,蓋未嘗有,第恨所寫定传世者,僅及指事、象形而止耳。竊不自揆,輒以講論餘晷,斟酌古今,譔稽  相似文献   
77.
加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不同于近代审美意识的理论旨趣,时间性的引入使审美主客体模式趋于崩溃.由此,加达默尔阐发了对审美理解来说至关重要的三个概念"前见"、"视域融合"、"解释学循环",理解始于前见,以视域融合为过程,以解释学循环为结果.加达默尔认为"效果历史意识"构成了审美理解的限度,从而以不同于马克思的方式论证了艺术作品的永恒魅力.加达默尔的审美理解历史性思想的意义在于为建立人与自然、社会、艺术之间的新的真正自由的审美关系提供了可能性,也为论证现代艺术的合法性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但加达默尔在强调审美理解的历史性时也存在某种程度的抽象化.  相似文献   
78.
孔子的思想在晚年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变化 ,即由早年的积极入世变为悲观厌世 ,甚至一度萌发了遁世幽隐、寻找海上仙山的念头。这从《论语》的“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等章中可略窥一斑。本文试对孔子晚年的出世思想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9.
《红楼梦》与佛道文化王平作为文化形态的佛教、道家与道教,有各自的宇宙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及价值观念。在人生观上,佛教强调主体的自觉。从思维方式来看,佛教主要是以非理性的神秘的直觉主义为特征。在价值观念上,佛教以“四圣谛”为基本内容,认为“诸法皆空”,...  相似文献   
80.
形容词的重叠构形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容词的重叠构形试析杨振兰本文讨论形容词的重叠问题,基于以下几个前提。第一,所谓“重叠”是指重叠构形而非重叠构词。如“漂漂亮亮”与“花花绿绿”,同是两个音节分别重叠,但前者属于构形形态,而后者则属于构词方式,前者才是我们所要探讨的。这不同于诸多谈论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