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法院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是对法院审判工作的质量、效率与效果予以整体评价的量化标准。目前中国法院的指标体系存在着指标设置不能有效化解价值冲突、不能合理评估裁判行为以及指标体系在法院系统内部未得到切实有效运行等问题,因此,今后在完善指标体系时,应当在价值冲突与平衡中合理调整案件质量效率指标体系的结构与指标权重、尽量减少重复评价、提高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对法院管理决策的参考作用,完善审判质量效率指标体系的管理机构和配套辅助制度。  相似文献   
92.
目前,各地政府在公租房供给过程中,普遍面临着四个难题:一是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二是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三是资金不足,四是分配公平难以保障。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追根溯源,挖掘这些问题的根本,才能做到对症下药,不断完善我国公租房供给体制,让公租房真正惠及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  相似文献   
93.
王一庵尽管晚年做过低微的下级教育官员,但就其一生行谊来看,仍属泰州学派平民学者。他继承了心斋之学,并在诚意慎独方面有自己的新发展。一庵的诚意慎独之学是他平民儒学思想的理论依托,"自强""法天"观念彰显了一庵平民儒学思想的主体意识,"随分而成功业"体现了一庵平民儒学思想的事功观。一庵以讲学集会为实现其平民政治理想的主要手段。这种手段的苍白表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觉民行道"的"外王"取向,始终徘徊于"内圣"内涵的边缘上,难以真正向外拓展。  相似文献   
94.
赵沛 《甘肃社会科学》2006,56(5):211-214
居延边塞的现金由侯官统一管理,边塞各级单位编制<钱物出入簿>记录现金的收支,并上报都尉府.军官的俸金为当时边塞重要的开支,主要来源是国家的赋钱,边塞的赋钱原则上由相应的内地郡直接支付.  相似文献   
95.
海事私法的统一方式主要有条约和商人法两条途径,条约途径是最重要的,但条约因其自身原因,其制定、批准和生效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各国在参与制定条约和批准条约过程中,从自身利益出发,导致条约的制定与生效耗时长、成本高等问题.而商人法以其自身的优势,给各国和国际社会以启示:务约的制定不能全然交由政府处理,公权力的介入往往导致条约忽略商人对"自然正义"的追求,侧重追求各国利益的调和.面临这样的现实,海事私法的统一既要调和各国利益的冲突,又要从商人法中汲取营养,在承认各国差异的客观基础上构建动态的统一.  相似文献   
96.
学习社工专业已经两年了,其中有过迷茫,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快乐。记得刚入大学时,我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是很了解。每天我都在追问什么是社工社工做些什么等  相似文献   
97.
刑事和解的博弈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这一冲突解决模式是对传统刑罚理念的反思,其根本意旨是让被害人与社区加入到这场"博弈"中来以实现"双赢".通过对当事人进行刑事和解的动机以及可能进行博弈论分析可以看出,欲实现真正的刑事和解必须架起理解与沟通的桥梁、尊重当事人的主体性选择、摒弃外部强制,最终恢复遭到破坏的社会关系,达成社会行为的自我规制.  相似文献   
98.
略论英租威海卫时期威海乡村的社会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初期的中国乡村有一个重大的变化,即国家竭尽全力、企图加深并加强其对乡村社会的控制。但国家权力扩张的过程也即是“国家政权内卷化”的过程,国家政权在某些方面的加强导致自身的削弱和控制的失败。通过英租威海卫时期国家权力对威海乡村社会控制的加强为个案来说明国家与地方政权关系的演变。  相似文献   
99.
纷繁的个人权利间的冲突愈演愈烈,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对权利和权利冲突这两个概念的不明确。从实践与理论的双向层面对于冲突的具体救济提供解决路径,并最终归结为:立法上可以对各权利平等看待的同时规定各权利行使的限度,司法中不追求每一个具体的原则去指导案件,用总体的大原则指导案件的审理。由司法者在案件中依据最大利益原则具体考量每个案件。  相似文献   
100.
我国经济法可诉性的薄弱已经阻碍了经济法的发展,加强对经济法可诉性实现模式的研究有助于我国经济法更好的发展和得到执行。学界现有的几种模式设想都有其自身的缺陷,要从更新经济法诉讼的理念的高度对其加以综合并创新,以利用现有诉讼机制和创设经济法特别诉讼机制相结合的模式来加强经济法的可诉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