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1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99篇
社会学   2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姜智芹 《东岳论丛》2002,23(3):132-133
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必然导致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格局 ,并给文学研究带来巨大影响。主要表现有二 :一、文学研究的主体已不是属于某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学术团体 ,而是属于有共同兴趣的跨国的学术团体。二、文学研究的客体已由旧的、独立的民族文学研究转向多语言的比较文学研究。参照系在这种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给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外在视角 ,而且也决定了文学研究的多样性。在全球化所带来的多元语镜下 ,互动认知能够把新时期文学研究推进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2.
“五四”女性文学与基督教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四"女作家与基督教文化的关系入手,客观辩证地考察她们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努力寻觅探析基督教文化对她们的思想和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3.
章亚昕 《文史哲》2005,(2):79-84
回顾新诗艺术的发展轨迹,会看到十分明显的“钟摆”形态。这种反复摆动的发展轨迹,从“外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格律体到自由体,再从朗诵诗到新民歌;从“内形式”角度看,新诗是从白话诗到象征诗,再从意象化到形象化;而从内容角度看,新诗则从抒情小诗到现代史诗,再从讽刺诗到哲理诗。“钟摆”的形态,意味着新诗处于文体的草创阶段。由于草创期没有确定的文体规范,诗人就在诗感、诗观与诗运三个层面进行探索,寻找最佳的艺术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94.
仪平策 《文史哲》2007,3(3):61-67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将人的抽象、普遍、同一的本质还原为具体、特殊、多样的存在,最终突出人性的“民族化”身份和特征。立足现代人类学立场,“还原”文学的民族“身份”(特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应否“去蔽”、“还原”的问题,以此反思我们以往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构真正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文艺学。  相似文献   
95.
王平 《东岳论丛》2003,24(5):89-93
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问世以来,对于其原旨的探讨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各种见解层见叠出,相互辩难,而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见解都是在各自主客观条件下所作出的阐释,都在丰富着《西游记》的内涵。从明代至今,对其原旨的探究似乎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这进一步说明,《西游记》是一部具有象征意味的寓言小说。  相似文献   
96.
“反义聚合”和与其相关的反义词、反义关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它是由语义上相反相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级的语言单位形成的集合体,这些语言单位主要包括词素、词和词组。从语言单位的性质上看,“反义聚合”有时是词素与词素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与词形成的聚合,有时是词组与词组形成的聚合,个别的还有词与词组形成的聚合。  相似文献   
97.
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和为民请命的精神,成为莫言写作《天堂蒜薹之歌》的动力,也使这部作品带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小说从叙述者、《群众日报》上的文章和瞎子张扣的唱词三个角度对蒜薹事件进行了全方位的叙述,这三个角度分别代表了精英、官方和民间的立场,同时也构成了三个叙述文本。这三个文本分别属于小说叙述文体、新闻文体和政论文体、民间说唱的韵文文体。多种文体被组合在一个叙事结构中,构成一部跨文体的小说。在小说的叙述过程中,莫言将西方现代派手法与民族传统的叙事方式交融在一起,使其叙事方法显得错落有致、丰富多姿。  相似文献   
98.
李云刚 《东岳论丛》2007,28(1):121-123
席勒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之间虽没有直接的渊源关系,但在对异化问题、美和艺术的批判与救世功能、理性与感性的关系的看法等方面却极为相似。席勒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处在不同的时代,但他却能在近两个多世纪以前就先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加以阐发,这充分验证了其美学思想所具有的前瞻性。  相似文献   
99.
郑明璋 《唐都学刊》2005,21(3):94-97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既是一部目录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它的文学观念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其一,坚持汉学正统观念,恪守"发乎情,止乎礼义"的温柔敦厚、平淡中和的诗教和美刺传统。其二,知人论世、考镜源流、文品如人品的评价方式。其三,注重形象性,反对征实,反对臆测,主张顾及全篇。其四,主理尚用,有补于世,服务于现实政治。其五,史家视角,文史兼备,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00.
道家思想在西汉时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这在汉赋中有鲜明的表现。西汉前期,以黄老思想为主,受其影响,作家中含有对世事的关注;西汉中后期,道家思想退隐出政治舞台,玄的成分加重,儒道的调和比较明显。在东汉时代,道家思想继续影响着汉代士人,并融入了修身养性的内容。这在汉赋中有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