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0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61.
试析洪水神话的世界性及其认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洪水”为题材的神话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类比分析,提出多种见解。本文分析各家之论,并着重阐释以下看法:其一,洪水神话的世界性涉及文化传播问题;其二,洪水神话以“避难”题材为主,但也反映主动抗争精神,如鲧禹治水;其三,洪水神话的“天神惩戒”主题渗透着宗教观念;其四,洪水神话与“大河文明渊源”有着怎样的联系,仍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2.
自西汉之“大逆不道不敬”到隋立“十恶”于《开皇律》之中,以至后世之历朝法律,“十恶”在历代封建王朝的立法中始终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应当说,对“十恶”重罪的规定与判罪在维持封建社会秩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十恶”也集中体现了皇权与族权的相互协调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20世纪后半叶以降,在时代变化与学术革新的双重影响下,法国历史学家弗朗索瓦·阿赫托戈提出当下主义来指示现代社会的时间危机,其特征表现为过去和未来的双重缺失,转而追求一种永恒的当下。当下主义的提出基于法国的政治社会经验,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局限性。倘若结合人类世、生态环境史视角加以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可拓展当下主义概念的外延,为超越其限度提供一种借鉴。然而,无论是当下主义还是人类世、生态环境史,都蕴含着一种潜在的未来危机。面对这种时间危机,以历史伦理学、生态时间学、星球史等视角思考历史未来或许可为历史理论提供一种可能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公元4世纪,中国北方正值我国历史上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的动荡时期。在这一时期,氐、鲜卑、羌、匈奴、羯等各个少数民族在各自领袖人物的带领下先后在中国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在这些少数民族领袖中,有一位气度恢弘才干非凡的人物,他就是氐族政权领袖、前秦皇帝苻坚。在他的治理下,前秦一度成为十六国时期最强盛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最有希望统一中国的政权。但由于淝水一战的惨败而使国家解体,最后使统一的时间向后推迟了二百多年。苻坚的失败固然有其自身的失误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规律,但偶然性的因素也是造成历史最终走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5.
“旅美派”及其形成原因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玲梅 《肇庆学院学报》2009,30(1):28-32,71
阿拉伯“旅美派”文学和哲学的成就已为人所注目。从20世纪早期叙利亚、黎巴嫩不利的人才环境着眼,对照美国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可以看出“旅美派”形成的主要原因:旅美派作家丰富的生活经历使他们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西方优势和殖民奴役的强烈刺激,使他们奋发向上;美国个人主义价值观和较自由的政治、宗教氛围,使他们有实现抱负的机会。相反,20世纪初的叙利亚、黎巴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条件,没有给知识分子提供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机会,更不可能提供宽松的思想言论自由。  相似文献   
66.
全球文明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进行深刻研判的基础上,于党的二十大前后提出的三大全球性倡议之一。其理论内核脱胎于既往的全部文明理论,注重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并从现代化和文明互鉴两个维度对既有理论实现了创造性的发展与革新,打破了西方文明景观下的思想牢笼,充分显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的深沉之思,具有深刻且重大的理论意义。这一倡议为人类文明的赓续繁荣提供了中国智慧,为世界各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了基本遵循,更为中国和平外交的历史进程提供了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67.
公元4世纪在中国东南地区活跃着一批新型的士大夫僧人,他们擅长义学、玄学和清谈,精通高雅艺术和世俗文献,推动佛教深入并植根于社会最高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支遁(314年-366年)[1]。支遁在佛教理论方面多有建树,影响最大的是开创了般若学派六家七宗之一的即色  相似文献   
68.
文章以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的人才供求矛盾为线索,分析了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指出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式办学模式的重要性、阐述了产、学、研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明确了产学研相结合是我国旅游专业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9.
白马驿之祸是对唐末政局影响极大的政治事件。幕僚李振等人鼓动节度使朱温将唐朝廷中的30余名朝臣全部杀害。文人入幕是唐代中后期十分常见的社会现象,多数幕僚在唐中期政治运行中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唐末形势发生了变化,朝廷在穷途末路时仍旧把持着铨选的权力,藩镇凭借武力凌驾中央之上,加之文人们的生存环境剧变,经济条件等也发生较大变化,这些因素导致了幕府文人产生了"尊幕府而弃朝廷"的心理现象,这一心理现象对文人的功利心、道德观念以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0.
《江西社会科学》2016,(6):150-157
五四时期,北京高师工学会通过刊发《工学》杂志、召开研究会、组建工作组等活动,不仅形成了系统的工学主义思想,而且部分会员还对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正确的认识。和工读互助团相比,工学会虽在发展规模方面稍逊,但却是中国工读互助思潮的最早提出者和持续时间最长的实践者,在理论上坚守了比"工读主义"更为宽泛的"工学主义",在实践上也给予了工读互助团很大的支持和鼓励。虽然由于发动者的社会影响和宣传的力度不够、没有制定翔实的计划、缺乏严格规范的管理以及理论方面的诸多不足,工学会最终走向衰落,但它在工读互助思潮中的地位却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