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十年沉默期的鲁迅从辑录古籍碑帖中身临其境地回到了魏晋时代,读懂了嵇康、阮籍放达不羁背后隐藏着的深深哀伤,体悟到竹林玄学强调人与人的本性相融合的平衡美。这种萌生于中年时期的“嵇阮情结”潜在地与其青年时期所钟情的“托尼学说”相契合,并相互验证地统一于鲁迅的“立人”思想中,成为他投身即将开始的“五四”创作浪潮的精神资源,生成了一系列心怀大爱的“狂人”形象。  相似文献   
32.
湖南“海归作家”聂茂的散文创作成就十分突出,其散文早期为“农家孩子”书写“水稻之歌”的乡土散文,中期为“留洋博士”聚焦文化差异的海外散文,近期为“海归教授”走进“大师心灵”的文化散文。不断地思考和创作,伴随着聂茂的生命历程,成为他散文创作风格独具的精神原色。  相似文献   
33.
魏晋南北朝墓志是辞书编纂和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本文即选取其中若干词语进行诠释,以供<汉语大词典>编纂者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4.
20世纪80年代晚期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恐怖艺术的研究热,并提出了一个新的美学范畴:恐怖.艺术恐怖可以分为经典恐怖和后现代恐怖两种审美类型,后现代恐怖在恐怖形象、恐怖核心元素、恐怖叙事、恐怖情感等方面有着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35.
恐怖小说和电影等叙事性恐怖艺术早就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以恐惧感为主要审美心理的恐怖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审美范畴呢?本文从恐怖审美范畴的对象和情感两个角度入手,明确了恐怖独具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36.
韩愈苏轼人格意识和文化精神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子怡 《天府新论》2007,(3):146-152
韩愈与苏轼有着共同的人格意识和文化精神,然而二人又不尽相同,他们在处世意识、固穷意识等方面又有着各自的特色:或致君尧舜,九死未悔,或“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或忧戚处穷,刚正执着,或君子固穷,潇洒自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倾向和模式。  相似文献   
37.
许鑫  肖莹 《阴山学刊》2010,23(3):62-66
鸳鸯蝴蝶派的文学生产一开始就与现代传媒的运作结合在一起,在现代传媒特质制约下,鸳鸯蝴蝶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生产机制,包括作品的创作、传播和接受机制,都遵循市场运行规律,这种机制最终形成了鸳鸯蝴蝶派的文学观念和作品特征,并奠定了中国通俗文学生产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38.
李艳 《阴山学刊》2010,(5):56-59
钱穆以历史和国学为径,阐发出了独特、精微的传统美学与艺术精神:贵族文化与审美精神——中国古代早期艺术与审美的一个视角;抽离现实,存神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欣赏与刺激——人生的艺术化生存;园亭化和复式化与堡垒化和单式化——中西艺术之差异。钱穆思想的美学之维为拓宽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路径和思路提供了一条有益的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东汉碑刻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语料,《汉语大词典》虽已注意到其重要性,但仍然有一些词条书证滞后。  相似文献   
40.
鲁迅《野草》中贬义色彩的青年形象有两类:其中一类的特点是冷漠消沉、无为无聊、尚未觉醒的青年形象。另一类的特点是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恩将仇报的青年夫妻形象。借这两类人物形象,鲁迅影射了现实生活曾经与自己密切交往,后又分道扬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