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64篇 |
劳动科学 | 8篇 |
民族学 | 10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39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81篇 |
社会学 | 24篇 |
统计学 | 4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0篇 |
2021年 | 21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23篇 |
2014年 | 43篇 |
2013年 | 80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1.
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新疆就业水平的快速提升。本文运用就业弹性、就业结构偏离度和偏离度分析法,对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就业吸纳能力的差异性进行检验,并对未来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新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相对较强,并且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随着产值的增长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提出了促进新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提升就业潜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合会国家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地区,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海合会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及中海FTA建设的主要障碍。2001~2013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近15倍,中国成为海合会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沙特、阿联酋是中国在中东地区排名第一和第二位的贸易伙伴。中国对海合会国家直接投资增长快,但规模较小,海合会对中国的投资集中于石化和金融领域,海合会国家是中国对外工程承包的重要市场。中国与海合会已经举行了五轮FTA谈判,中国应抓住此次国际油价暴跌的机会,加大从海合会进口原油的力度和规模,加快建设石油战略储备,借助建立中海自贸区消除石油贸易的"亚洲升水"问题,推动我国与海合会国家的"1+2+3"经贸合作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14.
15.
实现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中,加强信息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是我国政府长期以来最为关注的话题.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起步比较晚,体系不够完善,建设水平较低,缺乏宏观调控意识,未制定合理的设备运行机制降低设施的利用效益.为此,笔者针对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基础设施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关注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开发,使得地位置特殊的新疆地区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核心区域,因此拉动新疆地区就业需求.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就业大军,其自身的择业观对正确就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本文通过数据分析法等对新疆地区大学生的择业观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并分析"一带一路"下对大学生的就业带来哪些机遇,如何通过树立正确择业观,正确选择就业,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资源效率、环境质量、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四个方面构建包括16个二级指标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基于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计算新疆15个地州市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组合指数,分析新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性及主要影响因子。本研究有助于全面、准确了解新疆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为指导循环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低碳发展是推动绿色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选取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创新性、均衡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及公平性五个维度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效应,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特征,且二者呈现反向影响关系;(2)碳排放强度的降低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经济关联地区产生空间阻滞效应;(3)碳排放强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各维度的空间效用存在差异,表现为对稳定性、均衡性、可持续性方面存在空间阻滞效应,对创新性及公平性方面存在的空间效应不显著。因此,加大中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推动各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结合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合理化的产业结构调整,可以促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以和谐为特征的小康社会的宗旨;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建设以和谐为特征的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