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桃花扇》的主旨与纲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对孔尚任及其《桃花扇》的评价,至今仍存有较大的分歧。这些分歧,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第一,剧中,作者既为明亡唱挽歌,同时又为灭明的清朝唱赞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这种矛盾又是怎样统一的?第二,为什么作者将隐居做为全剧的结局?这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问题,涉及到《桃花扇》的主旨、纲领以及作者的思想倾向。对此加以探讨,还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命命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作家许地山的一篇重要作品,它以较为浓厚的佛教色彩而引人注目。本文试从许地山的家世及其成长过程切入,进而探讨许地山与佛教的关系以及《命命鸟》中浓厚的佛教色彩所揭示的主题意蕴。许地山生活在一佛教气息相对浓厚的家庭。他的父亲,清末明初著名台湾爱国诗人许南英,又称窥园先生,自号留发头陀和毗舍耶客,①按头陀乃佛家语,谓抖擞衣服、饮食、住处三种贫著的行法,俗称行脚乞食的苦行僧为头阳或行者;毗舍耶又称微誓耶(吻ays),天名,意为日天之妃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许地山之父窥园先生至少…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散文诗《风筝》的精神内核是忏悔意识。《风筝》的忏悔意识蕴含着四个不同意义的精神层面 :一、对具体人和事的忏悔 ;二、精神家园破坏者的忏悔 ;三、历史“中间物”的忏悔 ;四、对负面人性的忏悔。《风筝》所流露出的忏悔意识具有普遍人性的意味 ,因而也是鲁迅创作超越自我的一个精神基点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的饮酒描写溶入了整个社会的饮食文化之中,并带动整个故事的方方面面,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又加剧了小说的冲突与矛盾,使故事情节既扣人心弦又妙趣横生。《水浒传》以酒始,以酒终。英雄好汉、平民百姓的饮酒行为,众口流传,形成了独特的酒文化。  相似文献   
15.
美是有神性的——奥古斯丁美学思想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西方中世纪教父时期美学思想的最大代表,奥古斯丁把上帝当作美的本体,从基督教神学的角度思考美学问题。其关于上帝的美、精神美和物质美的思想为解决古希腊罗马美学中具体的、可变的、有限的美与普遍的、永恒的、无限的美之间的对立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把“美与丑的对立统一、和谐、映衬”的观念引入美学中,给予丑一定的美学地位,从而丰富了西方美学史范畴的内涵。奥古斯丁论述审美经验专注于人的内心世界,这是其美学思想一个不同于古希腊罗马美学的重要之处,在许多方面决定了西方中世纪美学发展的基本方向;强调艺术应该具有形而上的价值,其使命在于歌颂上帝和为宗教神学服务,从而为西方中世纪美学对艺术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楚爱华 《东岳论丛》2001,22(5):118-120
明清小说家对女性的描写经历了丑化、美化、再丑化、再美化的否定之否定的变化。其中在它的前三个阶段 ,无论是丑化还是美化 ,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那就是固守父权。但各自又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红楼梦》为代表的对女性再美化阶段冲破了陈旧文明深厚的性别成见 ,表现了一种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玉台新咏》时,《玉台新咏》与乐府诗的关系是容易受到忽视的一个问题。本文以步武《玉台新咏》的《玉台后集》为切入点,研读《玉台新咏》序文,考察齐、梁、陈、隋、唐等朝乐府职能,进而从文艺理论和历史事实诸方面了解徐陵编撰《玉台新咏》的背景,通过统计其中八类乐府诗的数量,总结出选择、删定这些乐府歌辞的标准,说明徐陵编撰《玉台新咏》既是为宫体诗张目,又以乐府诗为掩饰,体例基本统一,意图较为明确。  相似文献   
18.
简论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文论经过汉代经学的改造 ,从一种民间文化立场转化为体制文化立场 ,这一意识形态化过程使汉儒关于文学的言说在本原论、功能论、创造论三方面与此前儒家文论有所不同。考察这些不同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汉代的文论批评 ,以及儒家文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以志怪传奇为特征的文言小说中 ,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聊斋志异》历来为人们所称道。早在蒲松龄创作之际 ,便有人传抄书中的某些篇章 ,他死后是书抄本流传愈广。时隔半个世纪后 ,乾隆三十一年(176 6 ) ,赵起杲、鲍廷博据抄本将此书编成十六卷本刊刻行世 ,世称青柯亭本 ,嗣后二百年间刊印流行的各种本子 ,大抵由之而出。与此同时各种翻刻本竞相问世 ,并且相继出现了十数种注释本、评点本 ,其注释本中影响甚大的是吕湛恩、何垠两家注本。然而遗憾的是 ,由于传抄、翻刻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又加上注者个人学力与识力的高…  相似文献   
20.
许子东以史的眼光综合考察了不同作家、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作品。他从作品的情节切入 ,发现了《日出》、《啼笑姻缘》、《沉香屑第一炉香》三部文学史意义大相径庭的作品的相似之处及不同之处 ,从中可看出他不同寻常的才情和学术思路。但有两点仍需商榷。第一 ,张爱玲的创作游离于当时的主流文学之外 ,客观效果上的确构成了对四十年代主流文坛的挑战 ,但就此便认为张爱玲在主观上受到了当时主流文学的“刺激”、“干扰”、“挑战” ,将自己置身于与主流文学的紧张对话关系之中 ,并以创作作出回应 ,这一观点是否妥当 ?第二 ,认为张爱玲作品中的男性更多一些“五四风采” ,并把忙于谈恋爱的花花公子解读为五四启蒙传统的继承者 ,这一观点是否牵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