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01.
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两种模式。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先是借鉴苏联模式,后又构建了具有创新形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实现了对一系列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论创新。其演进路径即从"超阶段论"的"左"倾路线到初级阶段论的求实路线的转换;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的转移;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化;从封闭孤立到全面开放的对外经济格局的转型;从以人为末到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的转变。梳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路径无疑对探寻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以及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2.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本点,当前,中国共产党党内选举制度已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规范体系,在实践层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具体体现在党员主体地位的维护、党内权力授受关系的理顺及党内监督的强化等方面。然而,由于制度自身的缺漏及操作过程中的不当行为,现行党内选举制度也表现出一系列问题,如选举制的适用度不够高、选举中的竞争机制不强、选举人意志和权利的实现程度有待提高、候选人提名制度与介绍制度存在疏漏缺失、选举操作程序的科学性尚需加强、选举监督机制、选举结果保障机制及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等。对现行党内选举制度实践当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将为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课程体系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之优劣,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成败。高师政教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质量不高、专业培养口径过窄、师范特色不明显等诸多问题。为此,在明确课程体系改革原则的基础上,着力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师培养等方面对政教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予以优化,对促进政教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正>一、人文素质课程设置的目标所谓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即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即气节。从狭义来说则是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  相似文献   
105.
《老子》的哲学系统是围绕着"道"展开的,"道"细分为"自然无为"、"虚静"、"柔弱不争"等。"道"的神秘、普遍、变化的特性,使人对其难以把握,只有将"道"的各个特性分开来理解,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只有全面地了解和把握这些特征才能够做到认识"道"和遵循"道"。  相似文献   
106.
荀子在他著名的“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中指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不可能有天生的圣贤;人性的善是受教化的结果,人的发展不是靠先知先验,人的发展不是恢复自己的“本性”,而恰恰是改变自己的本性.要完成这个过程,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化性起伪”,兴起后天的教育.探析荀子的“化性起伪”的人性改造论对当今的伦理思想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7.
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等安全问题是其生产生活中的现实危险与隐患问题,有着迫切的安全保障需求。通过对山东省部分地市农村空巢老人安全问题的实地调查,真实地展示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状况、新型农村社区安全保障服务供给状况。从政府公共服务、社区自我服务、商业化便民利民服务三方面探究了新型农村社区在保障农村空巢老人人身和财产安全方面的成效与问题。指出应将农村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统筹考虑;应从社区自我供给、政府供给、社会供给三方面共同提供空巢老人安全保障服务,同时应提高服务供给的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水平以切实保障农村空巢老人的安全,建构起多元参与、协同共治的供给机制以充分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急需的安全保障需求。   相似文献   
108.
李觏“经世礼学”思想的突出之处在于其“康国济民”的功利主义和拯救时弊的改革精神。他发挥孔子思想中的功利因素提出“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的思想,托先王“黜陟幽明”之古制论证其“事功理论”的现实意义。他的礼学思想表达了锐意改革的现实主义诉求,充分体现了其“敢为天下先”的理论勇气。但是,李觏的礼本论思想过于执着于礼的“止”“节”等维度,对礼之“仁”“通”的论述不甚充分,同时在学理上混淆了道与礼、礼与仁、礼与义等范畴,没有注意到它们之间的微妙差别。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政治文化成为分析乡村直接选举的重要视阈,许多学者立足于中国乡村直接选举的丰富实践,对村民选举的行动策略进行了政治文化的深入解析,以探求选举行为背后的内在导向因素。目前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农村直接选举中政治文化基础的研究、宗族文化与选举行为关系探讨、传统政治文化的导向作用审视、不同政治心理之间冲突对选举效果的影响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丰硕,为乡村民主研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但以更为系统的理论视角来审视之,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调研区域有限、范围较小,所获结论缺乏深度解释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公众有效参与政府绩效评价历来是我国政府治理实践中的一大难题。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指引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与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实践,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运行步入标准化、常态化和长效化轨道,并在部分地方取得显著成效。基于部分典型地方“好差评”制度的成功实践探索,研究旨在揭示政务服务评价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政务服务评价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是一种可以概括为“制度吸纳评价”的制度系统逻辑:“好差评”制度系统在基于“制度吸纳服务”“制度吸纳主体”和“制度吸纳技术”三重吸纳的制度设计吸纳层、基于行政技术与信息技术混合适配的技术适配化归层、基于好评子系统与差评子系统双轨运转的系统集成交互层以及考核激励与主动改进达成规范秩序的能量释放反馈层等4个层次的动态运转下释放出规范秩序能量,并在反馈作用下完成了对行政效能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