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丛书文集   655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959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91.
物理学的目标在于追求世界的和谐统一。人类思维在感觉经验基础上通过心理的直觉的途径自由创造的概念实在,可以近似地描述一个独立于主体的统一的客观实在世界。本文认为,这就是爱因斯坦物理实在论的核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这一思想的考察和剖析,展示了爱因斯坦的实在观念及由此形成的构造性思维模式。本文强调,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具体地指导物理学的研究,而且对于科学哲学乃至哲学都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2.
笔者基于右脑革命的成果 ,并从辩证逻辑观点来解读阿瑞提的创造三部曲。主张创造性的辩证思维的实质在于 ,大脑两个半球的协同作用 ,也即原发过程与继发过程 ,野性思维与理性思维 ,古逻辑与常规逻辑都相反而相成。最后还将费耶阿本德的“非理性主义”转译成科学创造的辩证原则  相似文献   
93.
应用伦理之用体现为体与用、该与用、运与用以及效与用四重关系,它们分别涉及本体奠基、价值原则、应用对象以及效果评估四个应用伦理的基础问题。应用伦理具有跨学科性,其本体奠基需以伦理关联的视野将诸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纳入考虑。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既为应用伦理的价值原则提供根本依据,也构成价值原则的约束条件,公正原则与利益原则能够满足聚合共识的要求。应用伦理并非简单将伦理原则加之于现实问题,而是需要在实践活动中运用实践智慧,遵循反思平衡的方法。应用伦理应着眼于公共利益,从整体的视角开展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94.
东西方世界在其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都经历过一次近代启蒙思想的人文洗礼,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其中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卢梭和中国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益都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他们的著作《社会契约论》与《明夷待访录》中处处闪动着理性的光芒。其中有些观点、思想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是,对于某些问题思考的角度与深度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尤其在法治思想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现仅以两部著作为例,对他们的法治思想的异同点作一简单比较,由此出发,再进一步分析东西方近代法制启蒙思想的异同,对理解今日东西…  相似文献   
95.
石云霞教授的专著《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教育历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1336千字,以下简称“本书”),是他积11年之久潜心研究的结晶,是一部极有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力作。  相似文献   
96.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研究社会评价论问题的意义欧阳康教授指出,对社会的评价之所以必要,一般说来在于人与社会之间的特殊互动关系。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97.
对“克隆热”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们对克隆技术的关心,实际上是对人类自身的关心。因此,出现了以“克隆人”为中心议题的“克隆热”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克隆人”的宣传者,严重忽视探索中的克隆动物技术不成熟的现实,轻率处理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避免导向歧途。  相似文献   
98.
一、透视来自“非哲学”的法准世纪之交,人类哲学精神正孕育着强烈而深刻的内在躁动。这种躁动,既有对20世纪以来丰硕哲学研究成果的庆幸与欣喜,也有对开创哲学新纪元的憧憬与企盼,更多的则来自对哲学现状的担忧和对哲学前景的困惑。而从哲学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尤为引人注目也值得予以关注的则是当代西方哲学所面对的来自“非哲学”的洁难和挑战O“非哲学”(n。n-ph彻sophy)实质上也是一种哲学,但严格说来它不是一种具体的哲学流派,而是一种哲学态度、哲学思潮,一种对于哲学现状的非难,对于哲学传统的嘲弄和对哲学意义的贬损。…  相似文献   
99.
如果说哲学是爱智慧,那么,人类以哲学的方式所能达致的最大的智慧,莫过于对“死亡”的洞悉。与死亡本身的“不可避免性”与“终极性”一样,哲学思辨与死亡问题之间的紧密关系也是不可避免的、终极性的。谈哲学的人如果不谈论死亡,大概相当于搞艺术的人不谈论美。按照柏拉图的说  相似文献   
100.
在希腊悲剧中,命运构成了一个永不衰竭的主题,希腊悲剧的内容说到底就是命运的实现过程,由于命运的决定论是通过主人公本人的行为而实现的,所以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相比,表现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思想,即人的自为存在(自由意志)与自在存在(决定论)之间的永恒冲突。但是,这个深刻的思想在希腊人那里尚未达到反思的高度,它是以直观的意象形式表现出来的,因此命运在希腊悲剧中就被表述为某种具体的神谕或某个具象的神明,只有在希腊哲学中它才获得了抽象的概念形式。本文将对命运主题产生的社会背景、它在希腊悲剧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命运意象的发展变化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