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清代剧坛"花雅之争"的重要结果之一是中国戏曲音乐体制由曲牌体独擅天下转变为以板腔体结构占据主导,戏曲音乐完成了两大曲体的过渡与交接,中国戏曲由此进入现代化发展历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传统南北曲包含板腔变化的曲牌联套音乐体制,清代京腔带有过渡痕迹的曲牌、板腔兼用体制,清代秦腔成熟的板腔变化音乐体制,及民间小戏逆向发展的音乐体制演变路径,较为清晰地勾画出中国戏曲音乐向现代转化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32.
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的前期与主导模式,是以"伤痕"、"反思"、"知青"小说为代表的族群性苦难叙事与悲剧模式。《黄金时代》则不同,它更多汲取了鲁迅《故事新编》所开启的狂欢传统的营养,突出表现为个人化的身体叙事和荒诞的悲喜剧模式。小说以看似乖张、非理性的狂欢化形式,寄寓了高度理性的历史与人性反思的内涵,开"另类"风气之先,堪为新时期文学文革叙事"油滑的开端"。  相似文献   
33.
柏拉图的身体-灵魂观源自苏格拉底临刑之前对身体死亡与灵魂永生的探讨,他据此把世界分为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上,他认为灵魂统治身体,并通过灵魂的三重结构来论证灵魂统治身体的过程。他还在身体与灵魂的关系论中探讨美的本质问题,并且指出绝对的关源自灵魂的善。他在本体和主体两种角度来使用灵魂的概念,对后来的本体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4.
文化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界广泛探讨的一个热门话题。文章以为,"可持续发展"命题本身即默认了一个前提,那就是文化艺术天然就是发展、进步中的。因此,文章主要对艺术是否存在"可持续发展"这一"元问题"展开探讨,澄清艺术进步论自身所遮蔽的简单化、机械决定论和急功近利等弊端,并提醒对问题探讨中表现出来的西方中心论与文化相对主义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35.
《江西社会科学》2016,(6):250-256
"十七年"时期,中国的电影事业百废待兴,广大的电影创作人满怀热情去歌颂新生活、新社会,一大批"高大全"的工农兵形象在银幕上应运而生,投射出浓厚的时代气息和中华民族特色。这段时期的电影结合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语境,遵循着当时的电影政策导向。因此,"十七年"时期的电影美术创作也会以"有意味的形式"贯穿在整个电影的创作之中,是为电影的题材所服务的,不可避免地将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导演们的"政治无意识"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36.
从审美感通学批评的视角来看,可以发现易卜生晚年创作的《海达·高布乐》已经远远突破了《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现实主义戏剧的范型,而真正进入了现代主义的核心。海达不是一般的颓废者、叛逆者,而是一个内心隐藏着"深沉阴郁的诗"和"莫可名状的魔"的先锋者。她的魔性突围,源于虚无感与荒谬感,最终又见证着存在本身的悖谬。易卜生创作此剧的旨趣,不是要提出问题来讨论,而是要通过反思海达的魔性突围来"反抗一切有意识的头脑能接受的东西",进而探索"不可能的存在"。  相似文献   
37.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对郁达夫的生活与创作有重大影响。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激励他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天人合一的审美理想促使他在生活中乐于亲近自然,在创作中大量描写自然;魏晋名士风流感染郁达夫既批判现实,又避世归隐,甚至饮酒狎妓;隐逸思想则既促使他逃避世俗,又鼓励他坚守自己的个性,决不与世俗妥协。  相似文献   
38.
D.H劳伦斯中后期小说《羽蛇》通过大量使用神话和宗教象征,包蕴了深刻的宇宙哲理,涵盖了劳伦斯的生命哲学思想。小说体现了始终贯穿他一生的二元论思想,即人类和宇宙是一体的,而宇宙正是那个巨大的生命体,人类只是它的一部分,人类生活最伟大的意义和最高欢乐就是和宇宙生命结合在一起。《羽蛇》中墨西哥古老的宗教和文化充当了作者复活人类生命力的救世主,通过泯灭意识回归生命本源,充满了原始宗教和文化的神秘色彩。这说明劳伦斯对生命、生命之源的探索才是其作品潜在的深层主题,也是他哲学思想的根基和核心。  相似文献   
39.
汉剧诞生、成长于"雅部"昆曲与"花部"地方戏曲"争胜"的环境之下.从明嘉靖、万历年间至清成丰、同治年间,昆曲与地方戏曲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漫长竞争过程.在萌芽、孕育、发展过程中,汉剧对明清传奇的继承与发展不可忽视,它在剧目来源、脚色体制、音乐体系等诸多方面从明清传奇中汲取了大量营养;同时,它又革新了明清传奇存在的音乐体系复杂、节奏拖沓缓慢、曲辞文雅难懂等创作、传播、接受环节之弊.在对明清传奇扬弃的基础上,汉剧在题材内容、音乐声腔、语言风格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其事动人"、"其词直质"、"其音慷慨"的优点.正是由于汉剧主动接近普通观众,逐渐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喜爱,最终为"花部"诸腔取代"雅部"昆曲王者地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宝塜歌剧团成立近百年,年均演出接近一千五百场,已经上演的剧目接近两千六百部,其演出题材应时而变,体现出独有的经营战略,具有融汇东西方文化的开阔眼界.比较其前后题材的不同,考察其题材嬗变的背景,辩证分析其传承、改造与引进,以期揭示其兴盛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