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台湾新电影的理论研究视角非常多样化并且呈现出跨学科、跨文化的特点,主要的视角有历史学研究、社会学研究、电影美学研究、文化研究与批评等。研究者对台湾新电影风潮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对新电影的艺术形式与美学特征做了分析,对新电影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2.
当代艺术展览中不少作品着力于刻画暴力、色情、反制等内容,这种消极情绪的表达背后暗藏着当代艺术的集体反智主义倾向、艺术家的躁动不安与价值认同的自我矮化几大困境。  相似文献   
73.
《海潮音》描写汉化观音“证无上菩提”的历程,宣扬观音信仰和佛法神通,宗教色彩比较鲜明,但其思想与社会生活蕴涵远远越出宗教范围,并非“封建迷信思想的工具”之贬词所能穷尽,止恶修善——关心民瘼、揭露暴政、鞭挞佞道昏君,以佛言孝——把儒学的孝亲与佛学的普度众生、利乐有情统一起来是其思想与社会生活蕴涵的重要层面,这些蕴涵是此前同类题材的剧作所不具备的,针砭时弊并直指封建皇帝的批判精神和关怀众生、导人向善的主题取向具有积极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这奠定了此剧在我国观音戏曲中的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74.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新生代力量“90后”,渐渐成为大学校园的主力军。而“90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有着直接关系,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定位也起着关键作用,对同辈人的素质更是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新时期“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的研究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75.
76.
王杰泓 《兰州学刊》2007,(11):137-139
海德格尔是当代西方最著名的诗人哲学家之一,他与古代中国另一位诗人哲学家庄子虽然时隔两千多年,地距两万多里,但其在反主客二分认识论基础上建立的本体论艺术观,却与后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文章从(一)真理:"存在"与"道"、(二)艺术:"无蔽"与"素朴"、(三)自由:"诗意地安居"与"逍遥游"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艺术观加以比较分析,以期同中寻异、异中求同,从而实现中西文论的某种对话.  相似文献   
77.
如何看待《中原音韵》与南曲的关系,是晚明曲学论争的一个焦点。相关研讨,既涉及具体的音韵学问题,也折射出明中叶以后某些具有普遍性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8.
明中叶以后北曲衰微,南曲诸声腔兴起,舞台时尚与审美风尚遂随之大变。昆曲新声"水磨调"的崛起,文人传奇的雅俗嬗变,彰显出地域文化参与文士缙绅主导的普遍性的文化建构时的重要作用,也折射出文艺的地域性与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9.
青春版《牡丹亭》的剧本整编标举“只删不改”的原则,既强化了“爱情神话”的主线,也遵循明清传奇“点线结合”、“对照映衬”的结构规律。其所谓“全本”并非“原本”,然与“原本”相比照,虽有离合,难免遗珠之憾,但大抵保留了精华之处,为古代戏曲经典的现代化提供了一种值得重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0.
由《闲情偶寄》看李渔尚俗的戏剧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喜梅 《理论界》2007,(6):221-222
李渔毕生戏剧实践的经验与理论思考的成果主要集中在《闲情偶寄》一书的“曲话”部分。在这部分著述里,李渔从编剧原则和技≯吾的角度提出尚俗而不媚俗的要求,充分表达了他通俗化的戏剧观。李渔雅俗共赏的戏剧主张既是时代的产物,也与他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