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明末清初的一代宗师王夫之,不仅在哲学上有创造性的贡献,在夷夏理论上也有独到的建树。在对夷、夏文明程度的理解上,他引入了动态的线性历史发展观的分析方法;在对夷夏的认知上,他主张夷夏同属人类,夷狄同样有做人的尊严;在对夷狄的态度上,他反对恃强凌弱的虐杀,主张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32.
本文尝试提出一种新型的话语哲学———语调哲学 ,并对其含义、内容、作用与意义进行初步的阐述。本文认为 ,人类语言所传递的一切信息和意义在语调方面均有所表露 ,从此出发可以对以往的所有话语和文化进行解构和再认识。高调主义与低调主义是两种最基本的语调 ,也是语调哲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分析了它们的特点与区别 ,并以此为线索对中西方历史与文化进行了拆解和重释。  相似文献   
33.
阿多诺批判了资本主义"抽象的同一性"对人的隐性强制,认为没有认识到这种"同一性"统治之特殊性的对抗式革命实践,是注定要失败的盲目实践。因此,他从实践领域的革命式"批判"转向思辨批判,这与马克思将批判理论"从天国带回人间"的方向恰好相反。对于阿多诺的"否定哲学"及其思辨转向的审视,对于我们思考20世纪后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问题与主义     
陈刚 《学术界》2006,(2):138-145
劳动者“主体的黄昏”与理想和现实的背离是当代中国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和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也许在所难免,但我们可以而且应该使其产生的阵痛少些,更为公正和人道些。为此我们应该研究问题,梳理主义,应以马克思主义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同时吸收一切合理的东西为我所用,以民主与法制来约束权力,以正义与责任来约束资本,以可持续发展观来指导政府的行为,以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来造福于民众。  相似文献   
35.
法治社会与人情社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刚 《社会科学》2002,(11):53-57
人情传统与法制精神并存是当代中国社会一大特点。本文从人情世故、熟人社会、关系社会、面子社会、人治传统与伦理社会等多重角度 ,分析了人情社会的特征 ,揭示人情与法制的冲突已成为现代化进一步深入的障碍 ,进而提出告别人情传统、走向法制社会 ,并提出可供选择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36.
传统哲学面临被“文化哲学”终结的危险,“哲学走向文化”仅是一道曙光。对“哲学如何被文化涵摄”的开发性研究能够将哲学研究引向光明,并且能充分表述“原生态的形下→文化哲学→哲学文化性反思→哲学文化学推动→升华了的形下”这种“从文化到哲学再回到文化”的哲学发展历史循环。笔者的探索是将中国哲学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类型进行深层生态学研究,讨论与“哲学文化性”相关的“哲学之场、能、效”等基本内容,描述中国传统哲学在“大文化”涵盖下各类新型的文化形态、生态特性及其今后的发展路向,研究在“后文化哲学”阶段中“文化形态的哲学”或“哲学的文化”所能够影响人类社会的基本能效,以此建构一种有益于中国传统哲学继续发展的“哲学文化学”。  相似文献   
37.
韩国文化产业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韩国政府上世纪末推行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有密切关系。但韩国政府推动其文化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经验,一方面是与韩国国情相适应的,其战略思路与一些措施未必适合我国国情;另一方面,其产业政策本身也存在诸多隐患。因此,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不能盲目照搬“韩国模式”,应有选择地、创造性地借鉴与吸收。  相似文献   
38.
论儒家"敬畏生命"的伦理情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儒家伦理可谓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儒家仁学,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伦理关怀。这种关怀既体现了一种对"人类中心论"的超越,也赋予中国文化浓郁的人文情愫,它体现了先哲的智慧,也构成我们应对现代生态挑战时可资借鉴的宝贵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9.
李昕 《东岳论丛》2012,(8):138-143
当今时代,科技迅猛发展,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紧密.中共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社会的产物,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以及全球进入资源匮乏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遭遇原料、技术、传播等方面的发展瓶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信息化、科技化水平,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产品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40.
朱子晚年工夫论的转变问题,是朱子哲学思想讨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钱穆先生倡说朱子晚年"以克己代敬",此说法尚未得到充分的讨论。由于在语录之外没有参考同时期的书信材料,对于克己与敬在工夫原理上也缺乏全面和细致的分析,钱穆先生此说实不能完全成立。朱子62岁以后仍以敬为圣门第一义,以主敬穷理教人。克己分为压制私欲和除尽私欲两种,但都不能完全替代"敬"在整个工夫规模中的地位和作用。若说强调克己是工夫重心的调整,其实这种"调整"仍然可以在"主敬、致知、力行"三者关系中得到理解。敬恕虽偏向静重持守,但不能简单地以此为缺陷,收敛贞藏实为至明至健之根基。晚年愈加强调克己,是朱子不满守成、要求进取的表现,也可以理解为是持敬之效。可见,朱子晚年不存在工夫论的重大转变,只有工夫的深入、圆成,体现出了朱子思想的深邃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