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0篇
综合类   27篇
  2024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支撑佛教慈善的理性包括佛教的"缘起论"、"不二论"、"果报论"和"往生论"、"六度"、戒律等教义、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菩萨精神基于缘起理论,旨在体现无我、平等的观念,从而构成了佛教慈善的基本德性,依此支撑佛教以"无缘大悲"为显著特点的慈善行为.佛教主张先"拔苦"后"与乐","拔苦"为悲,"与乐"为慈,构成了菩萨慈悲基本的行为方式,这种慈悲方式基于佛教"不二法门"的世界观,导致其布施行为的特点表现为一种无上的清澈、彻底、轻松,无上的宽容、包涵、体谅和信任.佛教的"因果报应"理论一直是深刻影响并推进社会慈善的一种宗教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52.
中国古代历来重视以德服人,注重道德感化。历史上历朝历代都努力施行道德教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和自身的特点,强调善政不如善教和郡守的教化责任,注意以品行用人和“观物起兴”的实物教育。  相似文献   
53.
哲学正在失去它的合法性,概念性语言依然禁锢着哲学,思想总被贴上不合适的标签,这种窘境羁绊了人们的思想.以胡塞尔"意识的现象学"为基础,"思想的现象学"则主张"回到思想本身",旨在还原一切思想乃至哲学的原点,通过某种"洞见"方式走向一条"让读者的意识能够意识到作者意识本身"的路径,从而呈现"思想或人类能思的本质",说明"原创性的思想如何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4.
国家各部门如立法、行政、司法等之间的权力相互制约可称为狭义的权力制约 ,其实质是国家权力的自我约束。自二战以来 ,由于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行政权力日益膨胀 ,权力制约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 ,形成了主要依靠公民社会如普选、利益集团参与、新闻舆论监督等对国家权力的制约机制 ,即从狭义制权发展到广义制权。广义制权是权力制约的现代形态和高级形态 ,它反映当代西方民主的新水平 ,对改变国家权力的“至上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5.
在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和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过程中,文化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西方从自身文化传统出发,形成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现代化发展模式.然而,西方文化并不是唯一真理,在这一文化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制度与模式也不是人类唯一能够选择的制度与模式.我国在借鉴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同时,更应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整体和谐、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自身平衡的一面,开拓出更具人性化、更为科学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6.
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的德治建设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渊源。但治理理念的创新和社会转型的张力使得传统德治遭遇现代挑战,这对新时代德治建设提出新要求。一方面,要求革新传统德治,依托法治、平等、自由的现代价值观,推动个体不仅要做一个好公民,还要成为有新时代治理能力的主体;另一方面,要求社会不同主体在平等参与的前提下广泛深度互动,打造上下一体联动的居民自治共治的新型治理模式。此外,新时代德治在理论上同国家治理体系深度契合,推动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充分合理性和必要性。因此,深化新时代德治建设实践路径,在个体层面要以社区文化空间建构为抓手,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社区层面要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为依托,促进党建引领与社区道德教育相结合;在社会层面要以城镇德育文明空间为载体,融合新时代德治建设与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57.
“新乡贤回归”“新乡贤参与”“新乡贤嵌入”等组词隐含的完成性与生成性、外生性与内生性矛盾,要求深入追问“新乡贤”概念的知识合法性,并反思“新乡贤”的概念框架。通过澄清与反思素养式、认同式、本质式和事务式“新乡贤”概念界定方式,可以发现国内对于“新乡贤”的理解采用的是一种分散化、预成性与规范性的概念框架。这种概念框架无法有效透视“新乡贤”概念的社会历史实质,我们需要构建一种基于社会历史塑型的合生性概念框架。在澄清了这种基于社会历史塑型的合生性概念框架之后,“新乡贤”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在乡村社会及其治理模式转型的社会历史情境中,基于城乡关系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度调整,而需要实现从能人、贤人到公人的角色转化集成,并经历私人领域、共同领域与公共领域互动的社会结构化过程,进而表征乡村事务治理模式重构的身份系统。  相似文献   
58.
春秋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杰出政治精英,这些"在位君子"们立德、立言、立功,创造了一个思想活跃、意气风发、新论纷呈的"轴心时代",留下了丰富而又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遗产。本文将专门谈谈其间富有启蒙和突破性意义的哲思,以纪念和致敬于春秋时期的智者们。吉凶由人迷信天命鬼神,是三代以来流行的文化传统,以为天地间有个至上的主宰,世间一切都受其控制,吉凶祸福有征有兆,也都是天命所定,商纣王覆灭前所叫嚣的"我生  相似文献   
59.
试论墨子“兴利除害”的民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民生思想的核心是"为万民兴利除害",他力图匡正社会积弊,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墨子的十大政治主张中,"兼爱"、"尚贤"、"尚同"等主张属于为民兴利,而"非攻"、"非命"、"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属于为民除害。墨子的民生思想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进步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改善民生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0.
美国文化产业与对外文化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文化产业在当前的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不断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不仅为美国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也带来了更重要的政治利益和国家文化利益。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文化产业与美国对外文化战略及关国政府的关系,表明美国文化产业日益成为美国政府执行对外文化战略乃至全球战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