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5篇
丛书文集   1035篇
理论方法论   81篇
综合类   418篇
社会学   62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关系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尽管从经济学的视野研究该问题的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总体而言,对于区域土地资源利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优化配置的动因机制的研究尚显不够。深入思考发达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必须科学把握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在工业化、城市化不同阶段所呈现的动态演进特征,理性认识土地资源配置利用现代化对于区域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作用,系统探索土地资源动态优化配置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2.
消费是人类经济增长最初也是最终的目的,单纯为了经济增长速度、为了增加就业、为了出口创汇等,可能脱离经济发展的消费目的,未必有利于真正的经济增长。新时期中国理想的经济增长必须考虑以下六个制约因素,即居民增长的消费需求、资源的供给、环境容量、国际竞争力、科技创新和制度。关键是突出消费作为增长的目的,抛弃狭隘的速度思维,将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分配公平为前提,建立有责任约束的经济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33.
我国农村基层走向善治,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其中,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是其必要的路径选择.优化农村基层政治生态,应通过调适乡镇政府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调村党组织与村民委员会的关系、协同村级政权组织与农民自组织的发展,理顺农村基层治理三大主体关系;健全村级民主治理机制,应通过加强党组织领导的“四个民主”建设,落实农民的“四项权利”;构建农村利益协调机制,应以农民为本位,以建设农村社区利益共同体为载体,通过新农村建设满足农民不断增长着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等五个方面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34.
通过扩展索洛模型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采用中国1990~200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其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国内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有着显著的贡献,其中国内投资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口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贡献,且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35.
本文采用了22个新兴市场国家国家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市场自由化和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控制了诸如经济规模、储蓄变比、贸易依存等变量后,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对新兴市场国家能源效率的提高起着显著的作用,而市场自由化则制约着这些国家能源效率的提高.在1996-2002年样本中,技术进步仍然促进能源效率提高,经济体制转型对能源效率的提高并不显著,市场自由化也制约着能源效率的提高.在2003-2009年的样本中,除了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提高了新兴市场国家国家能源效率外,市场自由化对能源效率的贡献显著为正.无论是石油出口国还是进口国,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都促进了其能源效率的提高,市场自由化制约着能源效率的提高,不过,技术进步和经济体制转型对石油净出口国的贡献更大,市场自由化对石油净进口国的制约更大.  相似文献   
36.
陆游一生的闲居心态复杂多变,田园诗风亦随之嬗变.隆兴元年和乾道二年两次罢归,陆游强作欢颜,诗风在旷达中蕴涵着感伤.淳熙八年,陆游再度闲居,内心极其痛苦,诗中时有抑郁不平之气;两年后心态略有放松,诗风也变得轻快自在.淳熙十六年起,陆游又谪居12年.起初心态消极,诗风萧散疏淡;次年心态开始平和,描写个人生活情趣均清新纯明,刻画乡村风土人情皆情真语朴;庆元党禁期间,因刻意摆脱政治,诗风益发和平粹美;致仕后心态闲适淡泊,诗风也恬淡清旷.嘉泰三年后,暮年诗人对故乡更为眷恋,诗风愈趋平淡古朴;渴望收复中原的心态益发迫切,诗风又显得劲健昂扬.陆游的创作极大丰富了古代田园诗的艺术风格,为这一诗歌题材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37.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架构上看,以人民为中心是贯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条主线,继而成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内部结构看,每一个"全面"都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逻辑,每一个"全面"都指向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与维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目标旨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倒逼着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构成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夯实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根基。  相似文献   
38.
目前,我国经济高增长所固有的一些优势在减弱,一些重要因素、条件和动力发生根本变化,未来维持高增长和平稳运行的难度愈来愈大,因此.高增长维持与高波动风险并存可能是我国经济未来一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我们必须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真实存在的条件、优势和真正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维持高增长的思路,提高观察、预警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宏观调控和平抑经济波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中国企业家的成长重塑了中国的慈善事业.企业家的慈善行为从根本上说,出于他们的伦理动机.在当代社会,慈善行为作为企业整体行为的一部分,对企业的营销、企业形象的培育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是企业的总体的追求利益行为的一部分.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利的部分.在现代社会中,企业家在社会责任心的驱动下,以回报社会为目标,受"纯粹利他"的自我实现动机推动,这是企业家慈善动机的义的部分.现代慈善文化还受儒家以"仁爱"核心的慈善传统的影响,企业家慈善行为也可在中国伦理传统中找到思想基源.  相似文献   
40.
干校文化的二重性,表现在人道主义文化与专制主义文化对立;传统文化中的优质基因与劣质成份交错;精英文化与庸众文化并存;反思文化与"唯上"文化同在.作为干校文化一部分的干校文学还存有多义性:表现在它是"贬谪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对劳动美的称颂;乐观主义精神的昂扬;逆境中的泰然和自信.深入研究干校文化和干校文学.一定会开拓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取得干校文学创作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