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雷戈 《社会科学家》2000,15(1):82-85
历史学作为历史学本身而存在,它不依赖于任何其他外在的异已力量,更不依赖于一家历史观,历史应成为自己本身的思想境域。  相似文献   
22.
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征及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840—1919年,在这长达80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国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型国家向近代型国家转变的过程。社会型态的转进,使变革充斥其间,从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五四”青年,言谈话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理想的憧憬。可以说,近代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变革史。在80年后的今天,重温、反思这一段历史,自有其重要意义。一、变革特征论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特征,卓荦可纪者有三,其中之一为变革的快节奏。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生长在国门被强行洞开、处于落后挨打的半殖…  相似文献   
23.
走向自身的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不喜欢“史学改革”这个说法。这倒不是因为史学危机已经过去,史争已经走出低谷,坦途和繁荣就在眼前,指日可待。不是因为史学已经克服了自身危机而不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而是因为它带有太多的社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等等非学术性含义和色彩。所以,笔者更偏爱用“史学变革”这个说法。史学之所以要变革,就是因为史学早已不再是它自身。史学自身就是思想。确立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懂得史学变革不过是要回到史学本身而已,使史学真正成为史学。如果史学不立足于自己本身,那么就会成为无根的存在。史学变革的方向在于“寻根”…  相似文献   
24.
孙中山人口思想的发展,有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特点,既前期忧虑“人满之患”,后来却担心“人少亡国”,变化之剧在历代思想家中实属罕见。为此,后来有的论者言及其人口思想时,或抑前扬后,或反之。本文就其人口思想主要论点的形成和转变的原因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5.
关于北魏的礼俗研究,已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如,何德章先生从政治史的角度对阴山却霜之俗进行了考察,杨永俊先生则从不同侧面对祭天之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两位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从礼俗中发现其所蕴含的政治意义以及文化的传承,在此意义上,另有一项深刻反映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精神面貌,又与其政治状况密切相关的活动,即讲武。  相似文献   
26.
论"风水学说"对客家土楼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起源于中原地区的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理论,特别是由此衍生出来的"风水学说",不仅深刻影响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想和建筑理论,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风水理论"规范着,乃至决定着客家民居的建筑思维.  相似文献   
27.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转型是将前近代时期士大夫的生命形态作为参照系的,该参照系的主要内容是士大夫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为充当帝师王佐,功名意识乃普遍的价值观念,经济观念核心是重农抑商,并进而形成文化优越感、保守拒变心态、"夷夏之辨"的世界观,且陷入空疏无用的"学问"之争中不能自拔,于社会民生毫无裨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转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方面,带有悲剧、迷茫色彩的忧患意识;经济方面,以重科技发展实业为核心的经济意识;文化方面,中西地位反向互换的文化意识。这种作为一种质变过程同时更多地体现为量的累积的转型乃是一条痛苦而漫长的人生旅路。  相似文献   
28.
中国农村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家族势力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和妥善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将历史文化和现实状况结合起来 ,从社会互助的需求、农村基层体制的缺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聚族而居和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五个方面深刻地剖析了家族势力复兴的原因 ,为当前合理的规整农村家族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9.
袁世凯在清末民初致力于山东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理性抗争,二是自开通商口岸,三是推动农业、商业、税收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30.
《中华二千年史》是老一辈著名史学家邓之诚先生的代表作。1917年邓之诚应北大校长蔡元培之聘,任职国史编纂处纂辑民国史时即着手此书的写作,后在北大史学系讲授中国通史,为教学需要,更并力撰写,名为《中国通史讲义》,内中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辽金夏元四部分,于1934年列为《大学丛书》之一种,正式出版,并更名为《中华二千年史》。解放后,于1955年补纂明清部分,195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全书,共5卷9册,煌煌巨制,在同类史著中特色独具。邓之诚曾说:“读史修史,皆贵有识,《中华二千年史》所具有的特色,正反映出他在史学上的才、学、识。试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