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役法改革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推行因遭到了司马光等官员的激烈反对而终被废除。这既是由于在制定政策法令时没有考虑到北宋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地区差异使得雇役法并不完全适应于全国每一个地方的缘故,又是因为该法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重大弊端的结果。它的废除意味着王安石变法的严重受挫,而雇役法制定和推行中的失策是王安石变法受挫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2.
王记录 《兰州学刊》2003,(6):206-207
在中国历史上 ,由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统一、多民族的大帝国。蒙古统治者在由漠北草原向四处发展的过程中 ,不断接受了中原汉文化、东欧拜占庭文化、西亚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制度 ,其文化也具有开放、多元的特点。在这样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影响下的元代史学 ,自然也有着鲜明的个性 ,从而成为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可是 ,由于种种原因 ,人们对元代史学的研究用力不够 ,对其所蕴涵的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历史特征、积极成果和优秀遗产 ,一直缺乏深入探讨。从这个意义上讲 ,周少川…  相似文献   
83.
苏全有 《天府新论》2004,(6):103-106
晚清国人经济观念的演变,总体上有一个从内陆走向海洋的趋向。其具体情形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的感性认识,从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期间的明确认识,甲午战后至清末的成熟认识。关于晚清海洋经济观念产生的原因,从内因上看乃我国对外贸易本身的长足发展,这可以从关税的迅速增长看出;外因则是西方海洋经济的冲击。而就其影响而言,从经济的角度说无外乎自然经济逐步瓦解,商品经济日渐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互动的关系。但是如果从文化的角度看则可发现,海洋经济观念的发展对晚清文化的西化、进化起着十分巨大的作用。中西冲突表现在经济上是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的对撞,结果我国的主体经济——自然经济分崩离析,日驱式微。经济西化了,建构在之上的文化西化当然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84.
西汉时期南海中西航线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书·地理志下》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民俗略与珠崖相类.其州广大,户口多,多异物,自武帝以来皆献见.有译长,属黄门,与应募者俱入海市明珠、壁流离、奇石异物,赍黄金杂缯而往.所至国皆禀食为耦,蛮夷贾船,转送致之.亦利交易,剽杀人.又苦逢风波溺死.不者数年来还.大珠至围二寸以下.平帝元始中,王莽辅政,欲耀威德,厚遗黄支王,令遣使献生犀牛.自黄支船行可八月,到皮宗;船行可二月,到日南、象林界云.黄支之南,有已程不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相似文献   
85.
1999年11月11-14日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分会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举行了第八次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中南分会、武汉大学历史系和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师大、郑州大学、河南师大等16所中南地区高等院校的5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齐世荣教授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李世安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来华研修中日关系史的日本创价大学教授林亮也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兼中南分会会长李植教授作了工作报告。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  相似文献   
86.
一、“哲学操作”的含义这不是一个好题目,但对于赵汀阳先生的《哲学操作》一文(见《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1期)而言,它还是十分贴切的.《哲学操作》一文想说些什么呢?它试图表明:哲学不是让人去“说”、去“想”、去“看”,而是让人去“做”;哲学不是教人去如何“说”、如何“想”、如何“看”.而是教人如何“做”;哲学不是使人去“说”什么、去“想”什么、去“看”什么,而是使人去“做”什么.简言之,哲学就是做事.哲学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如何理  相似文献   
87.
清末10年是我国社会近代化的关键之年,其为世人注目。这其中,既有民间力量的作为,亦有中央政府的政策导向。以电政业为例,邮传部作为主管交通的中央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健全章程、整顿与改良、增费与减费等新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清末我国电政事业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8.
白寿彝先生治学领域宽广 ,对许多学科的开创和建设做出了贡献。其中 ,民族史、通史、史学史的研究在他的学术规模中 ,具有重要的地位。早年 ,他走着一条由民族史、通史而史学史的治学道路 ,后期 ,又将这三者高度统一起来 ,融会贯通。他的史学史研究 ,有着鲜明的特点 ,有力地推动了史学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89.
孔子思想中对于人性负面价值的认识,现在仍有一定的思想启发意义。这就是:人性不是纯粹的,人性不是完美的,人性不是单一的,人性不是铁板一块的,人性不是固定不变的。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设定了仁和礼,以便去克服和补救人性的缺陷与不足。在这个意义上,似乎可以说,孔子的人性观可能就是立足于对人性负面价值的忧虑和思考而得以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90.
史学政策不仅体现于修史机构的设置和史馆制度的程序上,而且更多地表现在皇帝和历史学家二者既相互利用又相互猜忌的微妙关系中和复杂的心态中。本文尝试从“史学政策”这个新视角,新维度去解读中国古代史学史,以揭示出中国古代中学史所蕴含的极其深厚的权力内涵和极为广泛的政治意义,弄清中国古代史学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