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民族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1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4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苏全有 《晋阳学刊》2007,(4):125-126
在史学研究中,有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评价体系。应该说,目前史学界存在的方方面面的问题,多与其中的评价体系不无关系。这是我们需要关注、需要反思的重中之重,因此,笔者拟以下面两个例子为依托,予以强调。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三部历史著作的分析,我们发现历史著作的文学价值与任何纯文学的技巧或形式无关,它本质上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而人文价值的核心则是人性、自由和真理。它要求历史学家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以此反观中国史学界,其所暴露出来的诸多缺陷,意味着当代史学还不具有真正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93.
历史学与政治之间渊源流长的关系,是长期以来困扰学术界的问题之一.本文从历史学中的政治批判意识出发,系统地对政治与历史学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4.
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天下财赋仰给于江南,而江南财赋全资水利,因此水利之于明王朝有着特殊的重要性和现实性.在这种因素的影响下,明代水利撰述呈现出突出发展的态势.通过研究,笔者发现,明代水利撰述具有数量多、注重实用、批判性强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和明代社会现实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95.
史与道     
把“史”与“道”联系起来考察,是从龚自珍开始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①不过,龚自珍这里所说的“史”却既非历史,又非史学,而是史官和史家。“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毋吃毋端,自尊其心。心尊,则其官尊矣,心尊,则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则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归宿则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②这样看来,龚自珍所“尊”之“史”既非本体论层面的历史存在,又非知识论层面的史学研究,而是主体论层面的历史学家。在另外一个地方,龚自珍又说:“…  相似文献   
96.
历史感是比美感更加深刻和内在的人类的本能感受,是将个体生命的历史与历史——现实的本体总过程直接无碍地结合起来而产生的深刻感受。本文认为,单凭历史观、历史理论、历史方法只能研究历史,而不能理解历史,历史学只有奠定在新历史感的基础上才能有活力,才能获得一种与时俱进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97.
历史是历史学的意识对象 ,意识到历史 ,就开始了批判现实。故而 ,现实批判就必然构成了历史研究的意向性。所谓现实批判对于历史研究的意向性 ,包括这样五种内涵 :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构成一种期望值 ,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构成一种约束力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指示灯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定向仪 ,现实批判是历史研究的驱动器。现实批判对于历史研究起到这样五种作用 ,而这五种作用又都统属于意向性结构。不妨说 ,这五种作用正是意向性结构的五种具体功能。一现实批判对历史研究提出了至高的要求。这个要求构成一种价值期待。它要求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98.
诸葛亮躬耕地究竟是在南阳还是在襄阳,是一桩久悬未决的历史疑案。考诸有关历史文献记载、古代地名沿革和当时具体史实的实际情况,及最近发现的明代嘉靖年间《河南等处布政使为乞赐祀典题额》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认为:(1)一些同志提出的“诸葛亮躬耕地只能在今襄樊隆中,绝不可能在南阳宛县”的说法,论据不确,难以成立;(2)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宛县才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
钱大昕考订明代官修《元史》的错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揭示元代重要文献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发掘金石资料,为后人研究元史打下了资料基础。钱大昕重写《元史》,所撰《艺文志》及《氏族表》沾溉史学界,所论元代重大政治、文化问题,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100.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20世纪初的一大事件,其影响触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五、六十年代,史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自六十年代中叶以后,人们对之却相形冷落,其实,这一问题仍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一、中断了近代中国的改良进程鸦片战争的爆发,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的发发可危,一些官僚主大夫、知识分子从“乾嘉盛世”的迷梦中醒了过来,为了挽救民族危亡,避免覆灭的命运,他们致力于改革,意图以改弦更张来求得新的出路,这些人即是中国近代的改革派,他们依次为经世致用派、洋务派、维新派、立宪派。这些派别虽然因所处时期的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