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4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99篇
社会学   17篇
统计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崔巍 《城市》2006,(1):66-69
一、房地产市场的三大经济主体 房地产市场上活跃着相互作用的三类产权独立的经济主体,即家庭、企业和政府.家庭以买者(消费者)的身份,心怀不同预期(投资或消费)进入市场;企业以卖者(投资者)的身份,以获取最大利润(剩余价值)为目的进入市场;政府则以市场管理调控者的身份进入市场.家庭当期实际购买(一般为一年)的总和构成住房市场的总需求;当期建成房屋为住房市场的总供给(不需要实际卖出);而政府一般不能允许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年增长率超过10%,更不能容忍因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2.
制度经济学派强调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局限性,强调非市场因素的作用或致力于结构分析,并据此廓清资本主义的演进趋向。新制度经济学建立的关于制度变迁的“动态理论框架”即使再完美,其结论也是值得怀疑的。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以经济实践的发展为基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强制性影响,经常摧毁原有的制度体系,使其陷入矛盾并为新制度开辟途径。制度演进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随之调整并发挥作用。制度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直接提高企业和社会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3.
加快推进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剖析乡镇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提出在新的环境条件下,乡镇企业必须采用集成创新的战略模式,走集成创新求发展之路。实施乡镇企业集成创新的对策,一是增强集成创新观念,二是搞好集成创新设计,三是坚定不移的配套推进。  相似文献   
34.
经济增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就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就需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是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模型,并依此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5.
荣斌 《天府新论》1996,(6):95-96
心血与才智的结晶──评《欧阳修资料汇编》荣斌作为我国文学古籍整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书局自五、六十年代起陆续出版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一直受到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广泛关注。这是一项古典文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每一种专题的资料汇编,都堪称该专题的...  相似文献   
36.
发达国家经济学家经济增长周期理论虽然基本没有完全脱离实际,但都存在片面性,因此必须依据马克思的思维方式才能建立起科学的经济增长与周期分析模型。周期性研究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指导中国的具体经济增长,通过分析影响中国一定时期内经济的适度速度、波动区间及持续时间,规划时期内投资、消费与外贸,才能推进经济适度快速增长和时间的持续。  相似文献   
37.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38.
王征 《东方论坛》2014,(5):20-24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39.
王征 《南方论刊》2014,(10):12-14
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会造成区域之间的产业政策趋同。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化解问题的办法应当靠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强化地方政府的责、权、利边界,引导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政策中体现差异性。  相似文献   
40.
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沈飞 《东岳论丛》2004,25(6):64-68
无论是从世界范围还是从我国范围来看,劳动力流动总是显示出"向心"和"离心"的趋势。所谓"向心"趋势是指劳动者由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流向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离心"的趋势则是劳动者由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迁往人口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劳动者离开旧的经济中心,迁往正在形成的、新的经济中心。目前我国以前者为主。由此可见,劳动力流动与区域经济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