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6篇
统计学   2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金融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一个文献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金融发展理论及其跨国经验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与金融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同时经历了经济增长和以银行中介为主体的金融发展过程。已有中国经验研究文献表明,加快银行体系改革、推动金融发展应该成为中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2.
陈霄  毛霞  曹伟 《统计研究》2023,(6):77-90
深入开展污染防治行动不仅是改善空气质量、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必要之举,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原环境保护部2012年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实时公开项目,构建环境信息公开、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地区污染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考察这一项目实施前后,FDI对全国280个城市空气污染的影响变化。结果发现,项目实施前FDI显著加剧了空气污染,但在项目实施后FDI明显抑制了空气污染,在控制同期其他政策干扰和政策预期后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分析表明,项目实施后,低收入、低能耗、低排放和资源型城市的空气污染下降更明显。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项目实施前后FDI引致的环境规制、技术选择、生产规模和产业结构变化是空气污染得到抑制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引导FDI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此推动和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93.
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实现创新质量赶超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18年期间37个制造业数据,考察在不同所有权性质下政策激励和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政策激励和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所有权性质异质性,在国有行业中,国有属性抑制的存在使政策激励和金融支持对技术创新质量的影响失效;在非国有行业中,政策激励对技术创新质量产生负向的被动实施效果,但是政府主动筛选机制能够中和政策对技术创新质量的负向激励;金融对技术创新质量的提高始终存在正向支持作用。要实现创新质量弯道超车,离不开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94.
“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也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为了避免中国重蹈加入WTO以后碳排放量急剧增长的覆辙,防止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打“低碳牌”来遏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必须平衡经济增长和碳减排的关系。从协同的视角对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构建了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中国的协同度并探索了影响该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00—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的协同度先降后升,协同度较弱但整体趋势向好;能源强度以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是影响中国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协同发展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打造低碳化的“一带一路”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95.
孙献贞  李言  郑芳 《调研世界》2023,(10):24-30
本文从要素配置效率和人力资本积累视角构建数字创新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将全样本微观层面ICT专利申请授权量数据汇总到省级层面衡量数字创新,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创新能够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推动技术进步和提升规模效率。在计算机类数字创新、沿海地区、南方地区等情形下,数字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在2008年之后,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对规模效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数字创新将通过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和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渠道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数字创新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6.
万谍  杨晓光 《管理科学》2019,22(10):37-54
利用中证800指数成分股3年的分笔交易数据,将股票成交订单分成大单、中单和小单,然后分析跳跃前的交易指令与跳跃的关联性及其对跳跃的预测能力.对跳跃样本和匹配有消息发布的跳跃样本进行事件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跳跃前有明显的、逐渐加强的、与跳跃方向相对应的异常交易,而且异常交易指令与跳跃的发生概率、方向、大小和匹配的信息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关联性;进一步的预测分析也发现,在控制流动性指标后,异常交易指令可以提升模型对跳跃的预测效果.这些结果显示市场在跳跃前存在着信息泄露,且信息泄露随时间扩散.此外,事件分析、回归模型和预测效果均显示:跳跃前中单的信息含量一般高于大单和小单,说明中国股市在极端价格变化前存在隐秘交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