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丛书文集   303篇
理论方法论   41篇
综合类   719篇
社会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魏紫姚黄——微型作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为微型作家论 ,是对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小说界有代表性的几位作家的点评 ,以揭示他们在 90年代文学格局中的地位 ,以及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论语文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新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语文素质教育为背景 ,联系中国诗教传统、新诗创作的发展和当代教育的历史转型 ,论述新诗的审美教育价值 ,包括培植理想精神、开启个体心智、蕴蓄生命激情和提升艺术地驾驭母语能力等方面 ,均有其他文体所无法取代的独特的美育价值。在此基础上 ,倡导注重美读、点拨和陶冶这些新诗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意在重构茅盾小说的叙事范式 :一个由社会情状与普遍人性交融而成的宏大叙事 ;进而描述这一叙事范式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深刻影响 :前 30年主要承传“史诗性”层面 ,后 2 0年逐渐在两个层面交错行进中走向全面的承传 ,由此带来新时期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考察义乌方言入手 ,讨论现代汉语“V·de”结构及“de”的性质。现代汉语“V·de”结构与义乌方言的类似结构有着非常规整的对应关系。现代汉语里的“de” ,不管书面语作“得”还是“的” ,语音形式只有一个 ;在义乌方言里一个“de”却对应着两个不同的读音 :[tai]或 [ ]。两个读音泾渭分明 ,从不相杂。义乌方言的这一语言现象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它将引导我们分析各家的观点 ,并作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我们认为 ,“得”字句的语义、结构中心在“得”后成分上 ,所以“把墙刷得白”不能说 ,是因为“把”字句表示一种处置 ,其后的谓语必然蕴含着实现这一时体意义 ,而作为有“把”的“得”字句中心的“白”是单个性质形容词 ,本身不包含实现这一时体特征 ;我们对范晓先生《复动“V得”句》一文中的用三个平面观点解释一种“得”字句提出一点疑问 ;对张豫峰以博士论文为基础发表的两篇论文中的观点和学风问题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斯·韦伯这位社会科学的巨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然而有关他的大学"学术自由"的研究至今仍是一个空白。本文试图从韦伯的生平和学术经历中揭示出他对所思考的"学术自由"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并对他的"学术自由"作出初步剖析。最后,本文指出了韦伯的"学术自由"所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文化教育是人类将文化传授给下一代的一种独特方式 ,它不仅将人类的文化创造传承给下一代 ,而且这种传承还是人类与动物界区别开来的重要形态 ,同时 ,也是文化教育使文化的民族性与个性化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和规律。本文从文化教育起源入手 ,区分文化教育与教育 ,提出了文化习得的概念 ,并对文化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开掘。  相似文献   
18.
"浙江潮"文学现象对中国20世纪文学的发展极具观照意义,而就其"生成"原因看,则显然是这个地域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所致,对此作深入探讨,必将有助于文学历史经验的总结。  相似文献   
19.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相似文献   
20.
鲁迅小说藉着独特的形式,用精神分析法,以"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把他对人生、社会、新事物的看法和感情表现出来;郁达夫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郁>在叙事时间、叙事体态和叙事语式上表现出多种相似的审美特性,但是,文化特质的差异,使他们的作品又表现出了不尽相同的生活内容和社会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