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浙江省出口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浙江省出口贸易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作者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指数和出口优势变差指数三方面来具体分析出口贸易的静态和动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92.
利用工业生产率测定模型,对浙江省十一市的工业生产率进行了测算、比较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3.
国企债转股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燕 《学术论坛》2001,(1):71-73
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是一项新的改革举措,实施中将遇到许多问题,只有强化资产管理公司的出资人地位,健全资产管理公司自身的组织与管理机制,明确地方政府在债转股中的角色等等,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94.
新中国50年劳动就业制度变迁纵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劳动就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就业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主义模式的总体框架决定的.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其建立和形成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就业制度.自7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们的劳动就业制度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与劳动者相互选择的市场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我国劳动就业制度50年来的变迁,是整个国民经济体制变迁的必然产物.市场化的劳动就业制度的形成,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5.
区际产业转移理论探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转移分为扩张性产业转移和撤退性产业转移,具有综合性、阶段性和梯度性的特 点;在撤退产业转移中,发达区域的衰退性产业是主体,而区域产业竞争优势的消长转换则是衰退 性产业空间移动的内在根源和基本动机;产业转移对欠发达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要素注入 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关联带动效应、优势升级效应、结构优化效应、竞争引致效应和观念更新效 应。  相似文献   
96.
边境城市化与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地区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状况,介绍了西方的边境城市化理论,并运用该理论提出了进行农业开发并建立“先锋农业”, 明确城镇职能分工,发挥大中城市的“地方服务中心”功能,优化“小生境空间”等,以此来促进边境城市化,推动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97.
产权分类与产权制度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阐明产权的确切定义入手,指出它与所有权的联系与区别。接着以产权主体为基础对产权进行分类考察, 阐明各类产权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最后分析了产权制度选择以及如何运用产权制度安排,合理有效地调整和保护财产关系  相似文献   
98.
"指数经济"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动向."指数经济"不仅进一步强化了浙江省作为"市场大省"的优势地位,而且通过"指数经济"对浙江省委省政府"双创战略"的助推作用,也可以破解浙江省目前正面临的创新层次偏低的发展困境,从而为浙江省在未来一个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继续领先全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
本文立足“消除贫困、减少失业、平等发展”的经济政策终极目标,从西部二元经济入手,以制度变迁为手段,提出“国家购买”的概念,国家以购买农民手中不宜耕作土地的方式向西部农村注入资金,实现西部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西部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在西部城市则通过大力发展轻工业,吸纳农村城市剩余劳动力,从而从根本上实现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0.
我的经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竞争。传统经济学有“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的提法,认为在私有制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因竞争而造成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客观必然性。我不赞同这种看法:实际上,任何市场经济,即便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竞争的结果都不是生产无政府状态,生产无政府状态也不是起因于竞争,它们是性质迥异的两个规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没有共同的根源,没有同一的要求,没有统一的后果,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因而不能把二者看作是一个统一的规律。我还认为,社会主义竞争没有消极作用。社会主义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在市场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